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断加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本文根据1990年至2014年《人民日报》中环境新闻报道的数据统计,对《人民日报》这25年内对环境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报道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基于《人民日报》2006年至2013年8年间雾霾报道的171个样本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主流报纸对雾霾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且呈现方式多元化,报道内容注重理性和建设性,巧妙地强化舆论引导,政治化倾向明显,人文关怀匮乏。本文进而认为,要完善雾霾的新闻框架,仍需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具体改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民日报》2000年至2013年的老年报道的526个样本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主流报纸对老年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且呈现多元方式,报道内容巧妙地强化舆论引导,政策性倾向明显,但在个体形象塑造方面略显不足,老年的主动媒介参与不够。本文进而认为,要完善老年的新闻框架,仍然需要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加以具体改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下微博的发展现状,对@人民日报进行媒体框架研究,考察其内容特点和传播策略,揭示出其媒体框架,并指出其在微博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勇 《青年记者》2015,(6):32-33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国传媒系统内的首要议程设置者。《人民日报》刊发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被全国性的广电媒体转播,也被地方性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转发。《人民日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全国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官方对一些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看法,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决定。《人民日报》的重要性得到基层干部和民众认可,其报道内容与宣传走向  相似文献   

6.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7.
“双碳”议题报道对于“双碳”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以2020年9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的86篇关于“双碳”议题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双碳”的关注度比较高,这些报道大多数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报道的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报道信息来源重视本报话语,报道体裁以通讯为主,多为中长篇报道,报道方式多采用图文结合。同时《人民日报》的“双碳”报道存在现实情况揭露匮乏、科普内容缺失、民间话语弱小、监督预警能力不足、报道情感倾向失调等问题。未来,应通过揭露现实问题,加强科普力度,聚焦民间信息来源,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平衡报道情感倾向等,更好地落实“双碳”行动,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知情诉求变得愈来愈强烈.2008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正积极向"信息公开"时代迈进,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视与尊重.  相似文献   

9.
姚远 《视听》2022,(9):174-176
本文聚焦《人民日报》2017年至2021年关于贵州的新闻报道,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和关键词热度分析,探讨中央主流媒体对区域报道的框架和策略。综合词频统计和文本分析结果,《人民日报》对贵州报道呈现出正面宣传为主营造良好氛围、围绕中心工作设置重点议题、聚焦特色题材呈现区域形象三大特点,对于新时代贵州媒介形象传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孟军  张玮 《传媒》2016,(9):41-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的数据新闻基本贯穿于两会报道的全过程,可圈可点,颇有特色。本文以《人民日报》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泷予 《新闻世界》2014,(11):112-114
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一直是媒体的关注重点。本文选取《明镜周刊》与《人民日报》对"中国奶粉近况"的报道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报道侧重点、报道视角及报道风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孙卫华  咸玉柱 《当代传播》2021,(5):41-44,68
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的维权报道,反映了中国维权议题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通过对《人民日报》维权报道的历时性考察、报道语境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微观文本的内容解构发现,该报的维权报道凸显了合法化基础上的"行动-共识"框架.行动框架主要关注维权实践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而共识框架则从凸显正面性、弱化冲突性以及重视平衡性等视角出发,构建正向、有序的社会治理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性体育赛事,奥运会历来备受瞩目,各国主流媒体纷纷把其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事件进行密集报道。本文以《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为对象进行了框架分析,选择其所建构的人物、赛场、政治三个报道框架,来展现奥运精神、体育之美和国家故事的奥运传播本源。本届奥运会报道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与去政治化特点,同时反映了我国社会体育竞技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中间阶层得到了壮大,并逐步发展为我国的中坚力量。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间阶层"就成为传媒表达体系中的关键词之一,该阶层的生活方式也频频被构筑为传播内容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聚焦冰雪赛事,参与冰雪运动,其中花样滑冰是群众最感兴趣的冰雪运动之一,而《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媒体机构.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对花样滑冰的报道为例,研究对象选取从1980年至2018年的11届冬奥会上408篇关于花样滑冰的报道,分析《人民日报》如何通过框架建构花...  相似文献   

16.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17.
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MC的内容分析为在线协作和知识交流的研究与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定义分析范围的框架是内容分析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CMC的内容分析在知识交流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影响框架的重要因素,对典型的内容分析框架进行了讨论,并归纳了框架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余继峰 《新闻世界》2013,(10):274-275
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进行了第十三次改版,在舆论监督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体现出了改革的魄力。本文对这次改版前后人民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灾难新闻"是指以天灾人祸的孕育、发生、危害和预防等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本文所论及的"灾难新闻"不仅指简单的灾情报道,更包括对灾难事件的全过程、全方位报道。本文将借鉴"合成星期"①的随机抽样方法,对1979年至2008年这30年间的《人民日报》进行随机抽样,以整篇灾难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单位,对其进行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