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白水一生参与主办或创办的报纸有:《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新社会报》和《社会日报》等十余家,其中又以在北京创办的《新社会报》为时最长。  相似文献   

2.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3.
《秦镜日报》是辛亥革命后陕西著名日报之一,创刊于1913年,由国民党人士南南轩、邱彦彪、柯松亭等创办。南南轩任社长,柯松亭任经理兼主笔,刘海帆任编撰。社址设在西安南广济街内,日出铅印报纸对开版一大张。南南轩字风薰,陕西兴平人,1909年曾与本县县长张瑞玑及进步士绅张渊、南兆丰等创办著名的《兴平报》,宣传同盟会革命主张。该报后来与《西北白话报》合并为《帝州报》,成为辛亥革命后陕西最早的一种报纸。1912年南南轩又与宋伯鲁创办了《秦风报》出任经理兼圭笔。1913年又创办了《秦镜日报》。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以白话报刊为载体的晚清新闻语言.截至目前,学界对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新闻学、语言学等角度.笔者选择五种报刊进行深入考察,分别为《杭州白话报》(1901-1903)、《中国白话报》(1903-1904)、《安徽俗话报》(1904-1905)、《京话日报》(1904-1905)、《第一晋话报》(1905-1906),总字数为300万字.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新闻语言特点的分析,促进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力图对这一过渡时期的新闻语言面貌有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晚清十余年间,各地创办的白话报刊达1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京话日报>等,其中又以<安徽俗话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谢老主编报刊是在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论人手,往往写稿、编稿、校对都是他一人,论环境,他主编的《白话日报》出版当天便被查究。改名《上海报》后,不到两星期,报馆被封。接着又改名《天声》、《晨光》、《沪江日报》。不到一年,6次更改报名,最后不得不转入秘密发行。但发行份数最多时达到8000份。因为他强  相似文献   

8.
范鸿仙与陈独秀、胡适,都是安徽人。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平民家庭,比范鸿仙年长三岁。两人学识同样渊博,但陈独秀出道比范鸿仙要早,且对范有着深刻的影响,范鸿仙对陈独秀则怀有崇敬之心。范鸿仙比胡适大了整整十岁,对这位后辈欣赏有加,可谓是忘年之交。陈独秀与胡适,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思想界的拓荒者,学术界的祭酒。在清末民初的舞台上,他们与范鸿仙都有过交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痕迹。有评论称:"清朝末年有过一阵‘白话文运动’,时期非常短暂,代表报刊为《国民白话日报》、《安徽白话报》",前者创办不久即改名《安徽白话报》。范鸿仙等安徽人创办的这份白话报,正是受了陈独秀的影响,少年胡适则是撰稿人之一。早年的《安徽白话报》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月六日,在林白水就义六十周年之际,林白水烈士纪念馆在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正式落成。林白水爱女、七十二岁的林慰君女士专程从美国回来参加纪念馆落成仪式。林白水是我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民主革命者,他早年就怀抱忧国爱民之心,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并致力于办学、办报活动,他曾同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设爱国女校、爱国学社等,在福州创办过官立、府立七所小学;主办过《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等报刊。他矢志为民立  相似文献   

10.
下列报纸通过2005年度核验名称《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经济报》《兵团日报》《兵团日报》《伊犁日报》《伊犁日报》《伊犁日报》《昌吉日报》《塔城报》《塔城报》《阿克苏日报》《阿克苏日报》《乌鲁木齐晚报》《乌鲁木齐晚报》《哈密报》《哈密报》《巴音郭楞日报》《巴音郭楞日报》《巴音郭楞日报》《阿勒泰日报》《阿勒泰日报》《克孜勒苏报》《克孜勒苏报》《克孜勒苏报》《喀什日报》《喀什日报》《博尔塔拉报》《博尔塔拉报》《博尔塔拉报》《吐哈石油报》《生活晚报》《和田日报》《…  相似文献   

11.
5月8日上午,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举办了“纪念建国60周年老报纸展”,一份光绪年间(1893年)的《京报》在观众面前亮相。报展共展出老报纸近50种、61份。时限最早的有118年前的老报纸,至今跨度三个世纪。展品中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在宣南米市胡同泾县新馆创办的,在新文化运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每周评论》;革命报人林白水在宣武区棉花头条创办的《社会日报》;邵飘萍创办于宣武区小沙土园《小京报》等。宣武区的部分居民和武警战士参观了报展。  相似文献   

12.
江坪  丁锡满 《新闻实践》2011,(10):31-33
今年8月6日,是林白水就义85周年。我们敬仰林白水,一是因为林白水是民主革命斗士,中国报界先驱。他大胆揭露反动军阀,呼唤民众革命意识,不惜以身殉报。这样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血荐轩辕的前辈报人,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仰。二是同我们浙江关系密切。林白水走上新闻从业之路是从创办《杭州白话报》开始的,他同我们浙江的邵飘萍齐名,同样被军阀杀害,可以说是“萍水相逢”。林白水又在杭州创办新学,惠及浙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白话文报刊是在清末维新变法的高潮中创办的。1897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演义白话报》,《蒙学报》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白话报。随后,裘廷梁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影响较为广泛的一张白话报。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这些报刊很快停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逐步走上政治舞台的过程中,不少人注意到要发动下层社会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因而也创办了不少白话报。1900年至1905年间,曾先后出版过《杭州白  相似文献   

14.
报名拾趣     
以数字开头:《零陵报》、《一冶工人报》、《二机工人报》、《三门峡报》、《四川日报》、《五家渠报》、《六盘水报》、《七台河日报》、《八达岭》、《九江日报》、《十堰报》、《百科知识报》、《千山时报》、《万县日报》。以表方向的名词开头:《东方时报》、《西南工商报》、《南充日报》、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少数民族报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内蒙古地区的《婴报》(蒙、汉合璧)、西藏地区的《西藏白话报》(汉、藏文版)、东北地区的《月报》(朝鲜文版)、新疆地区的《伊犁白话报》(汉、维、蒙、满四种文字版)等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相继问世。但是不久民族新闻事业便出现了断层。最典型的便是我国藏文报业,从第一张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销声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重庆直辖十周岁生日的到来。我市第一张数字报《重庆日报》数字报诞生了。《重庆日报》数字报以我市门户网站华龙网为依托平台,于今年1月26日开通试运行。3月14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宣布,《重庆日报》数字报正式运行,拉开了我市报媒数字化的序幕。从3月14日起,读者在华龙网首页点击链接图标或直接登录http://cqrb.cqnews.net,便可原貌阅读《重庆日报》。新诞生的《重庆日报》数字报具有阅读方便、使用方便、管理方便、整合资源方便、扩版方便、平面信息开发方便等优点。《重庆日报》数字报的诞生是我市传媒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我市报媒数字化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已作出部署,继《重庆日报》之后,《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时代信报》等将陆续依托华龙网开通数字报。  相似文献   

17.
任重 《历史档案》2005,(2):133-135
《大江报》创刊于1910年,初名《汉口大江报》和《大江白话日报》,后改名为《大江报》,翌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编辑是文学社重要成员詹大悲和何海鸣等人。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这张报纸成了文学社鼓吹反清革命的主要舆论阵地,其“日著论攻刺时政,鼓吹革命不稍讳”,影响甚广。诚如该报总理胡石庵诗云:“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因此颇为清政府所仇视,湖广总督瑞潋“派探索捕党人甚急,于《大江报》尤忌视”。  相似文献   

18.
王娟 《出版史料》2010,(1):82-87
《启蒙画报》是清代末年中国北方出版的第一份画报,1902年6月23日创刊,1904年初停刊,前后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创办人为彭翼仲先生。彭翼仲先生共创办了三份报刊,分别为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启蒙画报》的对象为“童蒙”,用白话。  相似文献   

19.
1956年5月1日,迎着人民共和国冉冉升起的朝阳,《廊坊日报》前身——天津地委机关报《渤海报》在杨柳青镇正式创刊;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州专区合并,《渤海报》更名为《渤海日报》;1962年10月,天津地委决定将《渤海日报》更名为《天津农民报》;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易名为廊坊地区,《天津农民报》正式更名为《廊坊日报》。  相似文献   

20.
正《宜城日报》起于1984年10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共宣城地委机关报——《宣州报》。1989年1月1日《宣州报》更书为《皖东南报》。1989年10月8日《皖东南报·星期刊》创刊。1996年1月1日《皖东南报》扩版成《皖东南日报》。2001年1月1日宣城撤地设市,《皖东南日报》更名为《宜城日报》,出版对开大报。2005年起,陆续创办《宜州专刊》、《今日广德》、《今日郎溪》三个地方版。2006年11月9日《双休刊》更名为每周三期、每期16版的《皖南晨刊》。2014年,主办市委外宣杂志《新宣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