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三部门表示,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  相似文献   

2.
吴飞 《新闻实践》2014,(10):44-45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这十条《规定》,微信等即时通信将实行“后台实名制”,此外,未经批准的公众账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这十条《规定》被称为“微信十条”,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师生也就此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腾汛落实“微信十条”首批处置357个违规公众账号 8月29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业界简称“微信十条”)发布后,腾讯公司对照规定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近日向国家网信办报送第一批微信公众账号处置名单。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14,(6):16-17
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是基于互联网借助移动客户终端的即时通信工具,甫一诞生便像野马般狂飙突进,代表了一种突破传统信息媒介行业边界、体制界限的创新和自由精神,也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期,甚至滋生了传播涉恐、涉暴、涉黄等乱象。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被许多人称为"微信十条",就是要给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套上"辔头"。  相似文献   

5.
微信公众平台是即时通信工具微信推出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央视新闻”在新闻媒体类微信公众平台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央视新闻”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传播方式的双重性、信息传播过程的定向性、信息传播媒介的闭合性、受众信息获取上的被动性、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王颖 《出版广角》2016,(7):73-75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在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为谣言的诞生提供了温床.本文通过分析微信谣言传播的特征及微信辟谣的困境,进而探索遏制微信谣言传播的方法,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的微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
  2.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业界俗称“微信十条”),这是以国信办名义发布的第一个法规。  相似文献   

8.
动态信息     
正腾讯落实"微信十条"首批处置357个违规公众账号8月29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业界简称"微信十条")发布后,腾讯公司对照规定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近日向国家网信办报送第一批微信公众账号处置名单。据悉,"微信十条"发布以来,腾讯公司对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全面梳理,并  相似文献   

9.
杨晓旭 《青年记者》2017,(11):1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微信的兴起,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2016年末,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诸如“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会致癌”等谣言通过微信这种媒介肆意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健康类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期微信“刷量”工具崩溃,导致一些微信公众号“大V”变成“大伪”,再一次暴露了微信的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微信在功能上也不断“开疆扩土”.从即时通信、朋友圈、公众号、点赞等简单的信息分享功能,发展到支付、购物、游戏、植入广告,以及“摇一摇”“扫一扫”等众多商业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1.
资讯情报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34-34
<正>网信办"微信十条":违规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又称"微信十条"),规定公共信息服务公众号需向主管部门备案,公众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违反规定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新规还规定用户须签订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等"七条底线"的协议,"后台实名"。  相似文献   

12.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谣言过滤器"的206条微信谣言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微信谣言的内容类型、情绪类型、传播方式和标题使用,试图发现当下微信谣言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发现,失实报道类谣言比例最高;其次为科学常识和食品安全类;儿童走失类谣言最少。在微信谣言的情绪类型上恐惧型谣言最多,但善意型谣言和中立型谣言与恐惧型谣言相差不大,敌意型谣言比例最少。谣言传播方式较之前有明显变化,视频类谣言有了飞速的发展,这给谣言防控增加了难度。微信谣言标题一般比较短小,多是结论性语言,标点符号多使用感叹号以增加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王兴 《青年记者》2020,(11):28-29
当前,以微信和QQ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也成为职场中工作联系的重要方式.即时通信工具在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合理使用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可以提高幸福感;①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毫无节制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微信,可能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②使得个体成为“微信工作群奴”.③可见,微信和QQ等即时通信工具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工作和生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虎  宁雪文 《东南传播》2018,(6):103-106
微信的混合式传播特征使其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谣言的自我净化难度非常大,甚至会引发公共情绪共振与舆情危机。本文选取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在2015-2017年发布的30起微信谣言事件为研究样本,指出微信谣言具有信源模糊、话题集中、视觉性元素强等普遍特征,并进一步探析微信谣言的心理动因及强关系传播、"中介化"效果对微信谣言的传播影响,以此提出选择多元化辟谣路径、增强公众科学理性与沟通理性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秦艺轩 《今传媒》2016,(1):70-71
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特征,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然而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同时,由于微信具有深社交、强关系、精传播的特点,导致网络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向更大范围扩散,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本文就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微信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在微信中的形成要素,探索阻断网络谣言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路径,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东南传播》2014,(12):147-148
“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召开成立以来的首次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客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应用商店企业、移动搜索企业、政务类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等领域代表发言,为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微信是近年来家喻户晓的即时社交沟通工具,随着微信的普及化,微信公众号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基于粉丝经济,衍生出了微信公众号广告这一崭新的业务。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号广告的兴起原因,总结其广告形式,探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①指在没有事实基础上被凭空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进行传播的消息.微信食品安全类谣言指借助微信平台生产传播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食品安全类谣言借助微信平台,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还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食品安全类谣言为何选择微信 2014年12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联合微信、宏博知微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第一期)》显示,食品安全类谣言占所有微信谣言数量的38%,居第二位(第一为人身安全类谣言,占51%).食品安全类谣言在微信的盛行与微信的特性和传播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提高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对于地市党媒来说,一直是需要攻坚克难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地市党媒的新媒体平台来说,有效传播力,是决定用户规模和粉丝黏性的重要介质。江西宜春日报社主办的“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探索“有效传播力”,在内容生产和用户服务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10万+文章共29条,其中2020年22条,2021年上半年共7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