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平时常称十五分钟为“一刻钟”。那么,“刻”这个时间概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一般是用一种叫做“漏壶”(一称“漏刻”,全称为“铜壶滴漏”,亦称铜壶漏刻”)的计时仪器来测定时间的。 漏壶俗称“水钟”,我国有泄水型和受水型  相似文献   

2.
成语“一刻千金”表示时间珍贵,要珍惜时间.那么“一刻”是多少时间呢? “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一刻用作计时常常指15分钟. 在古代,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那时的计时工具叫“铜壶滴漏”.远在周朝,已经用漏壶计时,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铜壶底钻一个小孔,壶内竖一根刻有度数的箭,水灌满铜壶后,从小孔一滴一滴漏下,水面缓慢下降,箭杆上表示时间的刻度就会逐一露出水面,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相似文献   

3.
漏壶,或称刻漏,又名铜壶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仪器.早于它的计时器如圭表、日署等,都是依靠阳光的照射取影计时,遇到晨、昏、阴、晦、雨、雪,便失去效用.漏壶则在日、夜、阴、晴,都可使用.漏壶的起源,传说在黄帝时期《隋书·天文志》说:「黄帝创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水钟     
说起古代的水钟,趣事还真不少呢!最简单的水钟就是一个底儿上有小孔的壶,叫漏壶。水由这里流完,便报告了一段时间。大概是感觉时间总是偷偷溜走的缘故,古希腊把这种漏壶叫"水贼"。水从漏壶里流光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那时的人说多少时间,就叫几个"水贼"。古希腊的法庭审案时有一项规定,就是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格言,含义是说时间是无比宝贵的,是用黄金也买不到的,但是有些同学对这句格言有个疑问.“寸”是我国的长度计量单位,1尺=10寸(它与国际长度计量单位米的换算关系是:1米=3尺=30寸).怎么用他来测量时间呢?其实这句格言的出现是有时代背景的,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期,用一种叫多壶式水钟的装置来测量记录时间的长短,这种多壶式水钟的结构很简单,其原理如图所示.上面是一个装有水的漏壶,往下漏水时能形成均匀的水滴.下面的壶里有一个浮舟,壶的测壁上有标尺…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小水钟》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时间的脚步》单元第三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各种计时工具及摆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课。教材原定1课时,为了能更好地、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我把本节课调整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水钟发展的资料以及水钟的类型:受水型和泄水型。  相似文献   

7.
《和时间赛跑》一文中引用了一句流传的俗语,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说时间宝贵,应该珍惜。有些学生提出这种说法有些奇怪,光阴怎么能讲尺寸呢?时间能用寸来量吗?其实,古人的确曾利用阳光下竹竿的影子来测量时间的长短,所以才有“寸阴、光阴”的说法。用竹竿的影子来测量时间毕竟不是一个好办法。此方法,阴雨天怎么办?即使是晴天,晚上怎么办?所以这种办法终被淘汰了,代替它的是铜壶滴漏。其方法是用铜壶盛水,让水从底部的小孔慢慢地滴下来,从水位来观测时间。壶的中间插上一支箭,上边刻了一百度的记号,代表一昼夜。水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古今“漏壶”来龙去脉的追索和对“漏壶”计时数学原理的分析,介绍了“漏壶”的制作及展示了所需材料的准备,引出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与“漏壶”相关的计时工具,丰富了与计时工具相关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我们只有把握好时间、用好计时工具,才无愧于时代与先辈!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惜时如金”之人。那么,古人是如何计算、掌握时间的呢?下面简要介绍的就是古代几种主要的记时器。漏刻漏是脂漏壶;刻是指刻箭。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记时器。它的发明很早,夏、商两代已广泛使用。最初的漏壶是沉箭漏,靠漏水后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标出时刻。这种漏壶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漏速不均匀,记时不  相似文献   

10.
水的趣用     
1.点点滴滴——时钟水在古代,人们白天用日晷测时,就是在阳光中立杆,观察它在水平面上的影子位置的变化来测时.但是到了晚上或阴天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研制出铜壶滴漏计时器,即水钟,又叫滴漏或刻漏.相传在黄帝时期就有了滴漏,《初学记》中记载:“漏刻之作,肇于黄帝之日,宣乎夏商之代.”在汉朝,汉官仪上也记载:“宫中夜漏未明,三刻鸡鸣,卫士候于朱雀门外,著绛绩专传鸡唱.”唐代诗人李益在《宫怨》一诗中写道: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相似文献   

11.
传世的西汉铜壶盖铭“屚”字是汉晋句屚县的省称,可见这件铜壶应是西汉句屚县衙署铸造和使用的酒器。这件铜壶盖的发现,为研究汉晋时期苟屚县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嵌错”指刻凹后镶金银。该物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壶上刻的图画展开后如教材图示。画刻292人,表现了格斗、射杀、划船、击鼓、搞赏、送行等种种姿态。战国时期服兵役是光荣的,又有军功爵赏、升级加官的芬华以待,所以尽管自备衣服费用,但是人们皆争以服役,民间也盛行习武。将习武、攻防的形象刻在铜壶上,说明了当时的时尚。  相似文献   

13.
刘杰 《陕西教育》2007,(11):73-73,7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实用性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但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家河水文站上游是北洛河暴雨的多发地区,刘家河水文站的洪水主要来自吴旗、志丹水文站断面以上占85%,洪水从上游向下游演进时,递增的洪水占到77.5%;吴旗、志丹两个水文站同时涨水的机率较大为80.0%,但两站洪峰遭遇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一站洪峰与另一站洪水过程的峰前或峰后叠加的机率为47.5%;刘家河水文站洪水有三种组合方式,干流来水型洪水占35.0%,支流来水型洪水占17.5%,叠加型洪水占47.5%;叠加型来水和干流来水型洪水在刘家河水文站形成大洪水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简单     
有时候,看一壶水烧开的过程,仿佛在看一段时光的演绎和流逝。一把铜壶,盛满了清水,起始是冰凉的,在窗口射进来的天光映照下,凝穆而寂静,壶面镜儿似的,照出一张好奇的脸,那是我。那影子有点暗,目光炯炯的,那水仿佛冬天的池塘。按下电门,壶底下的电磁炉吱吱地响了起来,那壶中水也随之微澜、漾动,水波旋转,如天上云卷云舒。那该是夏天的光景,继而水大沸,如莲花般涌起,壶底下进开一些大大小小的气泡,有如琵琶上拂过的切弦。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读完课文,只听教师笑容满面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已经读了全文,请想想第四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铜壶滴漏。”学生整齐有力地齐声回答。“铜壶滴漏的作用是什么?”“记录时间。”“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是属于大自然呢?还是属于人类?”“属于人类。”“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读读前三个自然段,并比较阅读第四自然段,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边读书边思索,有的同桌间还小声商讨,很快又出现了静场。只听教师启发到:“第三自然段紧承第二自然段说明‘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源起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旧名上元节,俗称灯节。唐宋以后,由于皇家的提倡,更为兴盛。唐人崔液曾有诗为证:“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是日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宋代的皇帝于此夜与“万民同乐”,整年身居深宫,也需要民间文化调剂精神,遂有“宣德楼”上观灯赏乐之举。元宵灯节自古及今,仍在沿袭,且早已演化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如此习俗,源起于何时,众说纷纭。据史料记载,元宵灯节源起尚有二说:一说起于西汉,为祭祀“太乙”(太一),从黄昏直到天明。  相似文献   

18.
<正> 1975年,英国著名学者詹姆士提出了当代师范教育体制的三种基本类型:“定向型”、“非定向型”和“中间型”。近20年来,詹姆士的这种分类已基本上被各国师范教育的实践所证实。苏联、朝鲜及我国已成为公认的“定向型”体制的代表,美国、日本属“非定向型”,英国、西德等许多西欧国家属“中间型”。然而,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教育体制的上述三种类型的界限已开始变得模糊,它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宪章”、我国宪法确立的“受教育权”实际上其本质是指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或者称之为“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它属于人权中“平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所谓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更确切地讲是指“人有获得国家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客观物质条件的权利”。在我国立法史上,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就确立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受教育”仅仅是人作为社会个体成员(或称“公民”)的一种主观行为状态,是一种一般民事行为,而不是能产生民事和行政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  相似文献   

20.
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公元1437—1442年,建在北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判断方向,测定节气,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