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瑞  蔡锋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11-113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对此,海内外学界各有评说。本文拟从近代中国农村内部进行考察,以探析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对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最终发现,中国农村内部固有的缺陷、矛盾是近代中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很重要的原因,对近代中国经济向现代化的过渡起着最基本的量变限制。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清末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近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外生性和性质多样性的特点。在近代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展开、发展和深入的艰难进程中,近现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的具体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考查热点。它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艰难曲折的发展、近代社会存在的几种经济形式及相互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胡绳谈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写的再版序言中,谈到了他这次通读和修改该书过程中考虑的几个问题。在谈到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时,胡绳说,在中国近代史中,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  相似文献   

7.
近代社会中,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现代化,几乎都与国家的政权有关,领导决策者十分重要。在近代中国亦同样如此,但自傲、保守的清政府却抓不住机遇,失去了领导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要全面把握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评价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应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进程为标准.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受挫教训:阻碍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最主要力量是封建顽固势力.资产阶级党派政治上不成熟.民族工商业发展不足,现代化运动缺乏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避免采取极端态度对待民族遗产.  相似文献   

9.
自开商埠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三都澳对外贸易发展自有其制约因素。对外贸易作为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前此对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特殊运动轨迹的透视,通过对商埠对外贸易滞后性因素的分析,在看到这种作用的相对弱小和局限性的同时,反思了自开商埠体系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是指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及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核心是以国家观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近代思潮的发生、发展,是外部冲击与内部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生存方式的认识史;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以后、五四运动前后和本世纪30年代理论观念的变异或发展,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演变的四个阶梯,从重建帝国秩序、创立民族国家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实现,是中国近代国家学说的三次重大转换;独立、民主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的主旋律,谁能够顺应这一潮流,谁就能掌握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统治集团对现代化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近代日本统治集团,选择“富国强兵”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现代化的重点单纯放在了经济和军事上,把政治现代化完全置于经济、军事发展的从属地位。在实行代议政治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行政权和军权的作用,使本应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走上了法西斯之路,最终断送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企业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泰西各国争强竞胜置诸首位。第二,借鉴创新。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始终结合中国实情,择取各国优势,有针对性的引进创新,甲午战后则更注意对日本经验的吸纳;同时他又以弱小国家的反面教训为中国的镜戒。郑观应经济思想的特点反映了近代早期中国社会的过渡特质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可了解到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这与西方以资本推动的现代化的不同路径,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懈释新中国现代化中的非理性和反理性因素。而正确认识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在这一体系中的位置,理性地处理民族情感,是中国现代化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他从救国强国出发,提出教育救国方案,初步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西学救国、三民说、家庭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之路是同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同时开始的,其内容为经济现代化,社会制度现代化,思想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西方的各种主义都传到了中国,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化血脉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现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具有普遍真理性及一般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自身的特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表明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在外强入侵下,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在中国创办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一些西方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拉开了中国经济上工业化的序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当时时代局限的领导者在内忧外患和社会基层缺乏发展经济的动力情况下带领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甲午战败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