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长时期以来主要的课题之一。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在其长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得到发展的。语言始终是先于文字而发展的。文字的出现,较之于语言要晚得很多。至今仍有很多民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人类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交流信息和积累经验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将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积累起来,成为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则将永远停留在动物阶段,而不可能有现代人的文明。语言和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它首先必须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任何人都不允许各行其事,否则的话,语言和文字均将失去其通用的功能。这就是语言和文字本身的同一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大家必须使用同一的语言和同一的文字。只有使用同一的语言和文字,大家才有可能利用这种语言和文字来相互交流,彼此之间才有可能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2.
阅读报纸,收听广播,常常遇到一些千篇一律,毫无特点的人物语言。例如: 某人做了好事受到赞扬时,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人民群众感谢做了好事的解放军时,一定是说:“解放军真比亲人还亲啊!”勤劳致富的农民谈体会时,总会说:“都是党的政策好啊!”事实上,人们的身份、性格、职业、经历、年龄、生活环境等不同,都影响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有位日本作家,看了我国一些电视剧说,中国拍的电视剧多数更接近电影,这对电视剧的发展不利。他认为,电影是从戏剧演变来的,注重表演;电视剧与戏剧、电视虽有血缘关系,但它离广播剧更近一些,应该像广播剧那样重视语言。广播剧离开语言就失去了依托物,电视剧离开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笔者觉得,这种看法很精辟。实践证明,优秀的电视剧,几乎都是语言有个性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四世同堂》播出后,我们作了一次调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人物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当事人或其他育关人说的话。一般说来,这种人物语言,一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二要能说明一定道理。即是说,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又要有助于突出新闻的主题。可是——  相似文献   

5.
(一) 人物通讯要表现时代精神,而“‘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筒言之,即语言。”(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这样的作品,往往呆板乏味,缺乏生气。其实,准确的人物对话,最能显示人物特点。只要把人物对话写活了,人物自然就活了。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王明贵卖猪》的小通讯。其中一段原是这么写的: 4月22日下午,程河区街上一个支肉架子的屠夫来到六方九队。他见王明贵家有一头圆滚滚的大肥猪,便想买到手。他先给8角5分1斤的价。见王明贵摇头,就把价钱提到9角。他看王明贵还不同意,又把价钱提到9角5分。哪知王明贵还不同意。后来他才知道,王明贵要把猪卖给食品站,就怏怏地走了  相似文献   

7.
每一篇人物通讯,都有它独特的内容和不同的风格。如何开头,从何落笔,要因人因文而宜,要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人物或豪迈,或欢快,或悲壮,或沉郁,或愤怒,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人物语言是人物个性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了人物的大量语言,才能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淘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语言,需要下艰苦的、浩繁的功夫,了解社会上各色人的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以及由此形式的不同语言习惯和风格,进而熟悉我们所要报道的对象的生平事迹、爱好憎恶…  相似文献   

8.
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语言写得真实感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一位通讯员,写一个文化不高、朴实憨厚的农民秋后向国家交公粮怎么想的时候,那个农民说:“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我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粮食交给国家。”象这样的话,让人  相似文献   

9.
当了几年通讯员,在边学边写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用人物自己朴实的语言做标题,既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思想,而且还能给读者一个新颖的感觉,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11.
正绘画成了我一生的知己,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倾诉,可以找回我失去的信心,画室里工作的时间是个人的天地,只有那时,画里画外我是一体的。我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放松,可以让自己的心放纵,不用顾及其他。绘画是一件既让我着迷又让人精疲力尽的事。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句歌词到一切可以引起视觉冲击和想象的话语和图像,都多多少少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我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对于我来说,水和墨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大千世界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也不例外。电视通过语言来传播各种信息,进行化沟通。因此,电视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具有索绪尔符号结构的“能指”和“所指”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的语言叙述是重要的,尤其是负面新闻的语言叙述更为重要,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更要能达到警世的效果。然而,此类报道的语言叙述却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如对弱者的歧视,对被告、犯罪嫌疑人使用过度的批判之词等。据此,新闻理论界产生的精确新闻学和多透视新闻学对新闻工作者对负面新闻的观察及话语表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雪远 《新闻世界》2009,(10):53-54
记者作为新闻的叙述主体,对新闻报道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考察《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中的叙述主体,发现“我”和“记者”是其主要的角色定位。同时,叙述主体主动将话语权下放,大量使用“直接引语”,使人物报道生动、真实,信息平衡。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商业利益对业务操作的侵蚀让人忧思。  相似文献   

15.
消息作为以叙述为主的新闻体裁,对人物语言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果消息中的人物语言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使文章增色添辉,提高传播效果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消息中用好用活人物语言呢?我们认为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一、要遵守客观真实的原则。要取其原意,并尽量做到取其原句。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6.
如今,很多媒体都设立了人物访谈节目,尤其是广播电视,通过它来宣扬社会上的先进典型,采访新闻事件当事人,或来讲述普通人闪光的心路历程。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真诚交流,或轻吟浅述,或慷慨激昂,或笑语莺声,或含泪哽咽……好的访谈节目总会给受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题材电视剧一直以来都是荧屏中非常重要的故事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电视剧,其具有独特的视觉空间,文化内涵及审美趣味。从20世纪80年代《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开始,到后来的《希望的田野》三部曲、《乡村爱情》系列,以及近些年获得口碑和市场双丰收的《满秋》、《我的土地我的家》、《营盘镇警事》、《温州一家人》等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30多年来,一系列优秀的农村电视剧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一个  相似文献   

18.
篇幅短小的新闻故事,看似平淡却闪烁着时代火花。在新闻故事的采编中,我们除了要把握一般新闻的采编要点、理顺完整的故事情节外,笔者认为把握好人物个性化语言能使新闻故事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层次表达思想的语言千差万别,这就形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笔者曾编排过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双通道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用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观众接受的所有信息都离不开镜头所提供的画面语言,同时也包括其他诸如声音、色彩、神态、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所营造的氛围。电视新闻的传播魅力,除了在于对形象画面细节等语言符号的把握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深化新闻报道主题,丰富新闻报道内涵,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非语言符号,是伴随着同期声讲话的神态、表情、动作、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构成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都是具有潜信息的,即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现代电视新闻中,除了语言、画面外,大量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调动了观众联想的能力,使信息在观众大脑中以不断流动的方式转换。如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及空间语言等,这些元素形成综合的多方位立体信息传播,使新闻画面信息饱满丰富,观众能够从非语言符号中体会到新闻背后丰富的信息内含。  相似文献   

20.
漫谈人物通讯中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通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常常面对的题材,特别在地方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推出几个重大人物典型。在这些人物通讯中,需要多处引用当事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的原话,以此增强现场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人物通讯中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使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社会认知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记得在一出话剧中有这么四个人物:财主、粮店老板、伪保长、樵夫。登台亮相的背景是在旧社会里一个大雪飞舞的早晨。财主上台就来了个开场白:“大雪纷纷我穿棉袄。”跟着亮相的粮店老板开口便说:“我且把米价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