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丹霞 《考试周刊》2011,(53):31-32
作为一部不朽的巨著,《大唐西域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探究了其价值,如西域政治、民俗、地理,尤其是《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史学的贡献,但很少有人探究它作为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散文的角度来研究《大唐西域记》,希望拓宽散文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0,(33):17-18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3.
王官澳 《海外英语》2022,(5):201-203
《夜色温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国内已经有多个翻译版本,而且近十年来众多研究者纷纷从主题、人物形象、叙述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其他研究视角对小说进行阐释,对该小说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不乏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娄春芳 《生活教育》2015,(6):124-12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经典小说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围城》的语言,尤其是辞格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辞格的研究最为突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围城》中单个辞格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为从总体上分析《围城》语言。本文选取《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对《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还乡》作为哈代艺术成就很高的一部小说,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国内研究者多采用定性、阐释性的方式来研究文本,而少有语料库的研究范式。文章通过将《还乡》作为观察语料库,以十部同时期的经典小说为参考语料库,从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考察其文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哈代善于用长句和复杂的结构去刻画人物,尤其是自然环境;环境与人物的矛盾贯穿全小说;高频三词词簇显示小说的悲剧色彩离不开文本中大量的否定结构与人称代词连用,高频词的检索有利于探析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文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扬雄《法言》是一部仿《论语》而作的语录体著作,在各方面都有其价值。由于其文辞艰涩难懂,研究者相对较少,近30年来,《法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主要从版本、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对《法言》作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法言》在语言研究方面尚存在诸多空白。  相似文献   

8.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9.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李春祥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和学者,他在竭诚关心培养后学的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进行《红楼梦》研究,用多年的心血铸就一部红学史《红学二百年》。此著对200年来的《红楼梦》研究史料从著名专家学者的著述到一般研究者的论断,在广搜博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准确、深入、精到的评价,完成了一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研究史。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3.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篇章,后世多有改编之作,《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是《新编醉翁谈录》中的一章,也是《柳毅传》第一部改编的成形之作,不能不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试从情节和题旨两个角度分析《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对《柳毅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子不语》一度被称为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齐名的"清代三大文言小说",但它受研究者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另两部作品。在对袁枚的研究中,由于其在诗文及诗歌理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又自然忽视了《子不语》。现在对《子不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过于薄弱。这一课题有其独特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待于广大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圣天门口》与《白鹿原》的初步比较,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以及它们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的创作者汤显祖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共处于16世纪后期,也是这个时期分别在东西方享有盛誉的戏剧文学艺术家。在两人的这两部文学成就的制作上虽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却不约而同地在某些闪光点上存在着一种相似的思想。朱丽叶和杜丽娘这两人在追求理想的爱情、反对束缚和枷锁、寻求思想解放和自由等方面而言,几乎是如出一辙。因此,作为文学的研究者之一,笔者将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着手对两部著作进行比较,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与姜戎的《狼图腾》两部小说虽然在时间、空间、文化、语言上面有着较大跨度,但是从母题、意义、形象塑造等方面来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文本细读,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共性对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来认识、理解其中蕴含的深远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中可看出《祝福》的影子,两部小说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反映的反封建主题和关注女性命运两个方面,对其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