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动机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学生内在的驱动和激励。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就要重视关于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学习计算机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是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刘智 《教育革新》2006,(4):66-6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寻找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学生为本,找到适合的学习模式,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和第四章文本信息加工两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途径和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能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信息获取的过程、网络搜索的方法与技巧、文本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一个总体归纳和提升,重在需求归类、方法提炼,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本课教学以“关键时刻,能否轻视禽流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开展论文答辩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的同时,体验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我总结了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课是一门十分必要的课程,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工具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手段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从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与应用问题。在学习环境设计中,资源是支持任务学习或问题研究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需要认真设计的重要构件之一。学习环境中的工具是指学习工具。学习工具是指有益于学习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建构知识,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中介。在学习环境设计中,比较注重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应用。学习环境中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不同的。为了真正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必须体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因此,评价应当尽可能是基于真实任务的、复杂的、能挑战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的标准能反映多元化的观点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周进 《教学随笔》2008,(3):23-2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是人们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工具,是人们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初中语文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阅读和表达的本领,也就是学生获得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很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厢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评价任务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题,而是引出表征素养目标的学习证据进而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工具。评价任务应设计真实情境化任务激发学生深度投入,利用复杂性任务引出多样态的深度学习信息,设计阶梯性的评价任务适应不同层级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现有教学体制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例如: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类别,告诉学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相关资料以及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搜集材料的价值观点,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科本身性质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呢?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训练原因有三: 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学科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其中学习语言也包括指导学生记忆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几方面。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特定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语文的学习最基本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而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8所初中510名学生进行了信息素质现状调查,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网络首先应作为学习工具。其次才是娱乐工具:与此同时.图书馆应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强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并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开设初中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两点就是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是人们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我国中小学中所教授的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红 《现代教学》2003,(10):30-32
我校本学期在初一年级采用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科技》试验本的新教材。根据新教材的教育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将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会把计算机和因特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