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化的步骤、工业化的资金、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的人才和技术、工业化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 ,交织着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探索。自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后期提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问题 ,到建国初期 ,这段时间的探索基本上是正确的 ,指导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工业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工业化的步骤、工业化的资金、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的人才和技术、工业化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交织着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探索。自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后期提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问题,到建国初期,这段时间的探索基本上是正确的,指导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工业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1949-1952年间,在一些英国科学家和政治家经过积极反思之后,英国政府对独立核威慑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确保本国有限独立核力量的前提下,积极寻求与美国实行核合作;研制核武器与和平开发原子能趋向适度平衡.这种调整反映了英国政府确立了向美国寻求核合作乃至核保护以对抗苏联的战略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大西洋联盟及西方阵营的形成与演进;同时,这种调整有利于英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有利于减少欧洲及世界面临的核危险,对国际社会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环外交”和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在处理对欧政策上,采取了以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藉以重温昔日大国的荣耀,充当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然而,“三环外交”政策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英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的失败、战时核合作关系的破裂、"苏联威胁"的不断加剧,促使英国政府基于自身衰落和战略脆弱性的认识制定了独立的核威慑政策.英国作出研制原子弹决策以谋求本国独立核力量和实行针对苏联的核威慑战略标志着英国独立核威慑政策的形成.这一政策主要是英国政府在美国军事力量尚未介入西欧防务而英国不得不单独面临"苏联威胁"的国际局势下作出的被动决策,反映了大英帝国在没落的窘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盟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也是满目苍夷。西欧和日本很快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其中自身积极进行战后经济调整起了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认,战后美国在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苏联对日政策问题,是重新构筑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苏联要求扩大在占领和管理日本方面的作用,力阻美国在日本垄断地位的形成。随着苏美矛盾在冷战后的不断加剧,苏联抵制和最终拒绝在美国主导下的对日和约上鉴字,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远东政治格局在冷战背景下的演变及冷战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国有化政策的推行,背景比较复杂,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振兴经济的意图。还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采取了两手对华政策。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不承认态度,中国政府制定了“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在阻止中苏结盟的构想落空后,美国很快确立了“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两国进入全面对抗时期。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核武器巨大威力的显现,促使杜鲁门政府形成了一种核垄断和国际控制原子能并行,但以核垄断为主的核政策。这一政策排斥与英国的核合作,但由于原材料对美国核计划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杜鲁门政府又不能完全中断这一合作,因此形成了一种与英国有限合作的政策。该政策的出台,造成了战后初期美英核关系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三十年代初期的英国远东政策,国内论著颇多,但侧重于军备的却较少。本文拟从新加坡基地——英国耗费巨资修建的“海上马奇诺防线”这个角度,就英国政府赋予它的含义,它在英国大战略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与英国远东政策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浅的分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经得到了一切——或者说更多一些……”。然而它也碰到了诸多问题:新获取的利益并没有增加英国的国力,反而增添了新的义务;自治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不断增强;经战争摧残的国内经济急待恢复。此外,英国的海上霸权还受到昔日的盟国——美、日强有力的挑战。事实上,这一挑战在十九世纪末帝国的衰落初露端倪时就已出现“它(英国)有能力在西半球接受美国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东欧是美苏争夺的一个重点,美国对东欧采取什么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美苏政策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东欧政策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3.
巴以冲突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英国对联合国181(Ⅱ)号决议的政策选择是导致巴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它反映了战后初期英国对联合国采取的抵制和利用两手政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巴以冲突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英国对联合国181(II)号决议的政策选择是导致巴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它反映了战后初期英国对联合国采取的抵制和利用两手政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贾健 《历史教学》2003,(8):33-35
巴以冲突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英国对联合国181(Ⅱ)号决议的政策选择是导致巴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它反映了战后初期英国对联合国采取的抵制和利用两手政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政府对日处置政策的出发点是惩罚日本侵略,使之不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为此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努力使之付诸实施,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顺应历史潮流、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色彩,应该予以肯定。但不久,由于自身地位的变化,社会基础的削弱,为保住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和法统地位妥协、退让,最后放弃对日处置政策,出卖中华民族利益,虽然有其受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制约的因素,但其自身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不仅对中国、日本,而且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的所有政策都是以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基础,从而达到为其远东政策服务的目的。通过这些政策,日本完成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美国的南亚政策,从全球冷战的视角出发,采取了倚重英国的策略,希望其在南亚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NSC98/1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南亚政策的正式形成。美国从国家安全、市场和资源等视角出发,把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棋局。但这一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是欧洲和东亚,南亚并不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的南亚、东南亚是美冷战中美苏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而印度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国家对美苏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