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欢树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平淡而深沉,散文朴实而隽永。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时,往往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抗争。斯人未去,因为他的作品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进行创作,将自己经历苦难后悟出的哲理融于创作中,使得他的散文在质朴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思辨的哲学气息,他的这种个体性书写为当代文学史开辟了新的一种散文书写范式。在史铁生散文的哲学叙事中,他总结出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三种人生的根本困境,并给出了超越这些困境的方法。论文就是以史铁生散文的人生困境为出发点,探寻其超越困境的根本方法,并试图发现这种超越性的美学欣赏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散文出现于当代散文陷入发展困境之时.他创作的文化散文开拓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他以对知识分子人格和良知的探究参与了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但余秋雨也面临着散文创作的危机和如何突围而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对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当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尽快走出教学困境。因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以及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突破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斯科特·莫马迪(N.Scott Momaday)是美国当代著名印第安作家,其最出名的作品《黎明之屋》荣获1969年的普利策文学奖。《黎明之屋》主要描述了印第安青年埃布尔的人生经历。埃布尔从小生活在保留地,后因杀人入狱六年,出狱后被安排在洛杉矶生活。埃布尔在洛杉矶的生活让他身处困境:他发现自己无法忘记保留地的生活,同时他也想在洛杉矶追寻自己的"美国梦"。可是在白人世界的生活使埃布尔身心受伤,最终他决定回到保留地。小说同时也描写了其他人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表现出的迷茫。弗朗西斯科代表了一直在保留地生活的年长一代,托萨马代表了未在保留地长大的印第安青年一代。莫马迪通过《黎明之屋》反应了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化的困境:弗朗西斯科体现了宗教困境,托萨马体现了文字困境,埃布尔体现了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哲思性著称的作家,"文革"后他有着与其他知青作家一样的精神追求,同时他又从自身的残疾体验出发,走向更深更广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其作品中的困境主题,大致分为"形而下的困境"和"形而上的困境",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史铁生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旨归。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徐振宇 《文教资料》2008,(28):169-171
双腿因病致残的史铁生在罹遭私人生存困境的重创后,并未屈就于苦难,沉溺于精神自毁,而是通过其散文创作,为困境寻找精神自适,进而拓及对普遍人本困境的深刻思辩,从而窥测了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本相,将私人的困境体验升华为对人本困境的犀敏点拨,在人本的高度洞悉了人道的力度,以自塑性的宗教精神赋予困境尊严感与价值感,由此实现了生存心态的自救与生存信仰的新生,为当代散文的创作态度树立了以身证道的诚挚典范.  相似文献   

9.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审美变量缺失、概念僵化、角度局限等困境,严重阻碍了高中生文学审美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出发,研究和总结出以重视前期铺垫、拓展审美变量、尊重课堂主体、发挥引领作用四个散文教学策略,能够切实散文教学的审美效果,突破高中散文教学的审美困境。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罗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地刻画了二战之后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他的代表作《赫索格》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贝罗的写作主题,那就是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及承受的精神磨难。在作品中贝罗揭示了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背后的阴影,并对阴影做了客观而批判性的思考,从而给人们指出了摆脱精神困境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用犀利的目光和独特的智慧透视着人的生存,揭示了人根本的存在困境。本文侧重分析他作品中的悲剧性以及主人公是如何面对这种困境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将能力上的培养树立成主要目标,在高中语文课上也是如此,在散文阅读这个部分,主要强化的就是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散文本身也是高中语文课上的主要内容,高中生阅读散文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种种情感,提升高中生审美感受。但是在实际散文阅读中,依旧面临着一些审美困境,这些困境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文就是介绍这些审美困境以及突破的方法,希望对语文教学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哲思性著称的作家。他从自身的残疾体验出发,走向更深更广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分析史铁生的经历和文学观,结合文本解读其作品中的困境主题,进一步探讨他在与困境周旋中寻求生命意义的精神内涵,可以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史铁生的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衡阳本土作家刘定安,以他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确立了在当今湖南文坛的地位。他的作品尤其是散文,因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乡土的深深眷念、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对乡村的悲悯与思考、对民俗的关注与向往,构成了他乡土散文独特的艺术主题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约翰·厄普代克是二战后美国重要的新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评论界颇受争议,不少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表达,显得"道德空洞"或"道德怠惰"。论文从作家对于世界的认识、人生中的道德困境和哲学层面的反讽等角度,探讨作家采用模糊的道德视角的用意,认为其作品在有意识的留白背后,隐藏着对信仰和道德问题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散文在高中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的考点。但学生受散文作品特点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散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甚至陷入了困境。立足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消除对散文的语言隔阂,理解散文的情感,进而突破高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困境,对散文阅读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凌叔华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其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面临着生存困境,主要包括女子、孩童和底层人民。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中不断挣扎,却无法逃脱被命运所束缚的困境。凌叔华试图从生存困境的描绘中探究人类生存的现实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学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来说也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目前我国多数高中院校在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未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得学生食而不知其味。基于此,便针对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田烨  程耘 《考试周刊》2015,(46):11-12
美国当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世界文学的经典,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反叛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形象,他内心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虚伪格格不入造成了他的成长困境。作者借助象征手法利用各种意象强调了霍尔顿的成长困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的分析阐释主人公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