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要求人们在批判地继承儒家传统修身思想的基础上。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对培育和谐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更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意识范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现代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具体来说,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向度体现在:目标上由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到追寻自由个性,路径上由依赖“内求诸己”的抽象活动到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功能上从片面求善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取向上从义高于利到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2.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主体内容,人性论是其理论依据,修身正已是其逻辑起点,教化天下是其核心价值,内化育人是其实践方式,经过创造性转化,儒家教育思想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寻找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动力,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提炼现代价值。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剖析、相应对照,提出传承儒家修身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强国为民的君子”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反省、慎独、养气、静坐、知行合一等儒家传统的修身方法,重视主体的自觉和自律,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中自觉践行,对于传统社会的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修身方法和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的借鉴意义为:通过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严格自律,谨言慎行;积极践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5.
<正>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看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要性。儒家伦理又是传统道德的主体,故推陈出新,阐发它的积极因素,发掘它的现代价值,研究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就具有了较重要的意义。儒家伦理是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民主性的精华,本文本着“剔除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拟就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认为荀学歧出于儒家正统的说法严重地败坏了荀学的声望,并扭曲了人们对荀学的认识和理解。从梳理儒家正统,特别是商政法治传统开始,讨论荀学的道德理论、法权理论、法治市场经济理论和天下理论如何与三代到孔门中正人之价值的儒家正统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以此奠定荀学在儒家正统中的地位。与粗暴对待文明传统且没有价值根基的法家相比,一个在“明于天人之分”的法权价值框架内展开人类自由和利益关系的荀学,才是中国传统真正的法治精神和从德性到自由的现代性方向,最后总结了荀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吉乡 《中国教师》2009,(Z1):58-5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科学地分析、合理地开掘儒学传统资源对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修身追求和谐环境、忠恕仁爱共创有序社会、天人合一发展规律三个方面阐述儒家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儒家思想一直延传至今。而作为儒家的修身思想,由先秦时期到至今不断发展和发扬,为人们提供了行为规范,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生活和谐安定。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直接看出,修身所处的地位,是以后做事做人的基础,故而现今的一些学者说到: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文章阐述了儒家思想关于自身修养的问题,为读者解释了修身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晓丽 《文教资料》2006,(30):172-173
本文对儒家的修身理论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它蕴含两重目的。一是向上、向内寻求道德终极价值和信仰。二是向外、向人世谋求道德秩序或说是治国平天下。由其向上向内的寻求,获得德性的根据,也就获得“穷则独善其身”的内心安宁与幸福,同时,也就获得“达则兼济天下”、由内圣开出外王的资格与能力。所以,在这两重目的中,前者是更基本更重要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往往只被视为手段,是为了达到外王的手段而已。这样的理解,削弱了儒家修身理论对今日社会道德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修身思想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及其西方先哲思想的影响。他在参考了古今中外智者有关修身看法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修身的创见。蔡元培认为,修身的关键在修德,修身的要义在于追求积极道德,修身的目标在构建国民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养成仰赖于不断自我教育。蔡元培修身思想虽然形成于百余年前,但是它表达的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方法及观念却是永恒的、普遍的,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强调个人提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不谋而合。借鉴儒家"修身"思想,有助于拓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破解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  相似文献   

12.
儒家修身思想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探讨儒家修身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交互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修身伦理源远流长,它涵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伦理上曾达到登造极的地步,形成中国人思想史上一大景观,从而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在身心、道德和伦理观念上追求和谐一致发展观的历史现实。现代健身运动是以中国传统修身伦理为基础,接受西方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充分吸收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本旨在探析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着力点,论述了儒家伦理道德在当今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深入开展我国法治建设,需要在理念层面上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对法律实施效力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应传承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儒家和谐中庸的价值导向,修身立德的人品要求,注重伦理的道德文化;应舍弃的传统文化糟粕有: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治理观念,忽视个体权利保护的意识思维,地位不同差别对待的特权思想。在对传统与现实、国外与国内优秀文化充分整合之后的法治理念应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简论儒家“修身”的目标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伦理学。其思想体系围绕“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个总纲.以“修身”为本.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积极主张人应当具备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导人们在道德方面不断地自我完善,最终达到忘我境界,成为大公无私的完人,即孔子所谓的圣人、君子之类。本文作者从儒家“修身”学说的本体,认识、方法几大层面,概要而简明地论述了儒家“修身”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立论基础,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基本范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教学不能单纯的以知识的积累为目的,其价值追求应该是"转识成智",也就是说,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受教育者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和应用,最终实现自身智慧的养成。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有着丰富、广博的教育内容。因此,与时俱进地为儒家教育方法注入时代特色,将其教育思想批判地应用到现代教学中,能够凸显主体本位和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从这个视角上来说,儒家教育思想蕴涵了一种必要路径,能够实现受教育者"转识成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和党执政的新理念,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儒家德治思想中的性善论的修身理念、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伦理与政治并进的策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义利观为核心,系统考察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及其逻辑发展过程,先秦儒家从孔子到盂子再到荀子,围绕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群体发展与个体存在,理性要求与感性欲望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在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注重道义原则、注重群体发展、重视理性要求的传统,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既有其理论贡献,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失。客观地评价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从传统资源中汲取养分,对于我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价值转换和价值体系重建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