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护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是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体现,是这一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平衡和时间上的延续;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高等教育生态论》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点,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像人类社会一样面临着生态危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发展区域失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规模与质量的冲突等种种问题都源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因此,用一种生态平衡的观念来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同时,实现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相互适应、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耦合、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共生、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以来,急剧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超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而破坏了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宏观上出现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失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失衡、东西部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失衡和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这四个失衡问题,并提出以生态观来引领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教育生态平衡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构建动态平衡的高等教育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是以高等教育为中心,对其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要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受制于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交换关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平衡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来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它交织着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导引下,高等教育自身又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改革的问题。这些研究问题的充分展开,着实有赖于跨学科、多视角的审视。值得庆贺的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  相似文献   

8.
雷蕾 《考试周刊》2013,(39):162-162
贺祖斌教授在著作《高等教育生态论》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进行了生态学分析,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是在阅读贺教授该书基础上的延伸性思考,概述高等教育生态观的内涵,从教师知识结构的生态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区域优化及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优化三方面,阐述如何运用高等教育生态观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高等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入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精神)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综合考量,了解它们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以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宏观平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一门以物理、生物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学科,而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显然,这两门学科之间在性质上具有根本的不同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可通约性.正是由于这两门学科在性质上的异质性,就决定了由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美学学科性质的不确定性.这种缺陷必然使生态美学既不能解决美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不能为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反而将美学置于一种与自身基本特性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因此,所谓的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个时髦的伪命题,充其量它只是一种有学无美的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到社会生态因子的影响。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角度衡量,来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与大学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学校内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微观环境更是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持续性发展。两者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高等教育系统培养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回顾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剖析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演变规律,总结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观。现实中应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形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应有样态:教育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教育结构与功能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教育系统应具有自适应与自调节能力。从生态平衡视角,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宏观上通过发展系统多样的结构与功能、建立健全导向适应的生态性机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适应性,微观上聚焦高校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找准生态位、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从高等院校的哲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道德伦理教育、跨专业教育以及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中的地位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研究生态教育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带动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文章借用生态学的相关术语,讨论了翻译个体、翻译种群、翻译群落、翻译生态系统等概念,接着指出在翻译学科这个生态体系中,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占据着核心地位。目前,我国的翻译生态大体平衡,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因而,我们必须把握规律,保持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对稳定;维持翻译支持系统的稳定,维系翻译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功能上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动态平衡,关注不同层次的生态平衡,才能达到维护翻译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5):103-106
正在成长的当今大学生将是未来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环境专业本科生环保意识,普通高校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贯彻生态平衡思想,探讨一些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模式,旨在为该门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语拥有深刻的生态学含义,任何种群的兴衰都依赖于自然环境和其它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趋向于与其生境保持平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精神,最初便是孕育在这样的群落生境之中的,在我国的文化研究中常以地域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文化。由于自然生态的变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多样化将不复存在,文学艺术物种的锐减乃至灭绝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必须转变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并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为例 ,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 ,分析大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着重讨论如何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两大难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的选择 ;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才能解决大众化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物种个体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建立的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互利和上、下游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 :产业集群内具有不同关系的成员之间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具有竞争关系的集群成员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 ,不能完全同质 ;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 ,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而且 ,产业集群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 :集群内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功能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 ,保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形成开放型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高等教育和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分别阐述了高等教育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功能,提出了高等教育与生态文明之间围绕"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进一步认识高等教育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筑。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依附和利用大自然、无限度地掠夺大自然到寻找途径、恢复生态平衡的三个时期,出现了解决这种关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然而都忽略了客观过程的辩证法,不能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不是生态学家,在这方面未留下系统的论述,但其理论中关于自由、实践的观点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哲学思路;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为人与自然合理关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