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关于“文”和“道”本文在论述为文之道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和“道”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韩愈对李翊说:“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意思说:你能象这样,谁不愿意把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有才干而又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作文章的道理,那末)道德的归于你就快了,何况道德之外的作文章的道理呢?很显然,韩愈认为,道德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爱和道德同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经济状态的产物。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观念。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为阶级之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又说:“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爱”。爱和道德是个深远  相似文献   

3.
爱和道德同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经济状态的产物。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观念。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伦理视角下分析了道德与法律的新关系,主张承认区别,强调联系,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功能上"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在实施过程上"你借我一下,我借你一下".文章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冲突时的道德选择与法律选择,主张法律融入更多的道德,实现即合法又合理的目标.最后论述了新时期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新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注重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发挥整体优势与组合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方出现互融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先从“仁”字说起。中国的老祖宗很会造字。“仁”字形为“二人”,意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点评:你一个人独居荒岛,与外界毫无联系,所做之事自然不涉及道德不道德,可一旦与他人有了关系,你的言行就涉及道德了。现实社会中.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须臾离不开道德。道德是认识,也是实实在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将“伦理”与“道德”、“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作为等同的范畴来理解和使用,本文则从六个方面指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同时以西方哲学传统为线索,讨论了“道德”与“认识”的关系。文章最后指出,道德认识论以作为道德认识客体的伦理和伦理关系如何转化、过渡为作为道德认识结果的道德和道德关系及其与认识的相互关系为反思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纲要》是我国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使“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以后,解决了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这是理解和实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聆听     
《高中生之友》2014,(6):1-1
文化是衣服,是可以剥离的。道德是天性,是大道德,不是人靠文化规定的那种道德、。比如羊和牛都有道德,他们没有文化,他们道德从何而来,那就是天性。我们要保留内心跟文化没有关系的那种道德。  相似文献   

9.
燕子     
作文模仿秀,“秀”从模仿来!读完《燕子》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提笔模仿的冲动呢?他们的文章虽李冰莹和李科同学就勇气十足,然模仿得不错,但是,你的文章也许更加精彩喔!亲爱小朋友,你有勇气吗?欢迎你也来模仿模仿!主持人:阿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经济关系所固有的特殊属性和历史的演变必然会规定和影响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每一种道德都一定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之,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定更改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之在道德思维,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正如恩格斯在分析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同的道德类型及其表现形态之后说的:“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第五册一篇新选的记叙文。文章通过父亲解决“道德难题”告诉学生:“诚实+信用=财富”这一道理。备课中,我对本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一、略读课文,初知文章大意首先板书课题,从解题入手:同学们知道彩票吗?什么叫“中彩”呢?如果你家中了头彩,你和你家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可是文中的父亲中了彩之后,却没有一丝喜悦,为什么呢?在学生轻读课文,克服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标画出哪些自然段是写中彩“那天”的事情的;哪些自然段写的不是中彩“那天”的事情。学生带着问题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四、关于“道德”和“道德教育”L君: 你好!我说关于“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概念,虽然在伦理学著作和词典中不难得到解释,而自己领会不了。你注意到我在《“品德教育”之“德”小议》、《为“德育”正名》等文章中,屡次引用“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关系的简单原则”(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常以公众心目中“道德”和“失德”的界限(习俗道德),表示“道德”的含义,表明我实际上是把道德理解为“私德”,且认为私德属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支撑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复兴伟大“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他们的道德状况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更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成败。文章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和朋辈群体四个方面出发,探析道德观变异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读名著     
某报记者在暑假中就“中学生为何不读名著”的问题,随机采访了一青年学生和家长,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名著属于“闲书”;名著太长,太厚,令人望而生畏;名著与生活没有关系……请你围绕“读名著”的话题,谈谈你的经历、感受和思考。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6.
德育低效是困扰教育界的重要问题。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一、关于日常行为规范本身的创新养成教育的创新,表现在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批判创新之上。传统的规范往往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常常是规定你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不是从“我”出发。创新性规范的理念则是: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人们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1]道德与主体的关系已密切到这样的程度,即不但没有主体,而且没有道德,即便有了主体,然主体并不…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学生和道德与法治课不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和所学知识只是在回答问题或应付考试时发生联系。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缺乏兴趣,仿佛成了没有思想情感、没有活力的机械人。鉴于  相似文献   

18.
社会始终是由“我”与“你”组成,重建当代社会道德的基本任务,是重建“我”与“你”共同公正的道德理想和实践方向.“我”与“你”对公正道德的实践追求,只有在“我→你”和“我→它”之双重结构关系中展开,并必须以世界的普遍利益权利为最高法则,以完全平等为内在价值尺度、标准和原则,以生存自由为价值(追求)目标,以利益权利分配等同为实践规范,以“我”对道德作为为行动指向.  相似文献   

19.
专家举荐人的生活,社会的生活,是充满道德关系和道德问题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的过程,是启发学生道德自觉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中的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那种生硬的说教。走进李莺老师的课堂,轻松愉快、平等交流的气息就会迎面扑来;在她的课堂里,你会觉得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许多情感、行为上的认识都在那游戏、活动、谈话中,不经意地感悟、明白了。她追求的是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  相似文献   

20.
我怎么又看到你这双悲哀的眼睛了?你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恐惧。昨天你的羽毛还并没有如此稀疏,你拍打着翅膀,挣扎着要逃脱那些孩子们的“魔爪”。可是你没有能力。我从他们的手中救出了你,把你放到楼台上。可是今天我怎么又看到了你,你的翅膀已经凝固了血。你的眼睛中增加了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