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丰 《今传媒》2003,(4):54-55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联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件”,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连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辉蓉 《青年记者》2007,(20):81-81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成功案例,合理的舆论监督,经网络媒体的放大,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舆论监督,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CCTV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邓冲  王宁 《视听纵横》2005,(6):47-48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所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从广州孙志刚案的查处,到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调查.再到北京“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听证.无不显示出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6.
李书藏 《现代传播》2004,(3):133-134
20 0 3年4月2 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家发表了有关孙志刚案的报道,该报道引发了其他媒体乃至全社会对于孙志刚之死的广泛关注,并最终促成了“城市收容制度”的迅速废止,由此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中倍受注目的焦点。《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由于报道事件重大且极具代表性,因此获得了新闻界一致推崇,但是人们对报道中所蕴涵的理性色彩以及记者的自律成份似乎重视不够。实际上,这一篇报道是还新闻事实于最原始状态的优秀之作,是记者控制自我之“像”而忠于事实之“像”,由此完美地达到新闻记者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  相似文献   

7.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和2016年深圳女孩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监督的进步:民众发声平台多元化,新媒体时效性增强,舆论互动性的提升。并对监督的困境提出了应对之道:新媒体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力,传统媒体找准定位、做好深度报道,二者相互合作,形成舆论监督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不仅仅是事件的"报知者"、"解读者",同时也是社会的"监督员"。本文从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事件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角色的建构,论述媒体在消息报知者、事件解读者、舆论监督与反思者三者角色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呈现的不足,包括消息延报影响传播、来源单一无法深度分析、本地监督力量弱等。  相似文献   

10.
“王帅诽谤案”——一起典型舆论监督报道操作过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宝"王帅诽谤案"是2009年一起成功的舆论监督案例,各媒体在年终盘点时也无不提及这一事件. 实际上,起初这只是一个<中国青年报>日常调查性报道,但最后发展为全民参加讨论的热点事件,并使得事件急转直下,成为一起标志性事件,很大程度得益于紧扣新闻规律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报道以往多为“单兵作战”,即一家媒体关注,投入很大的报道力量,但结果未必理想。甚至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这家媒体报道完,不见改进,过一段时间,另一家媒体又进行重复的舆论监督,但仍不见问题的解决。2005年9月,以《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为主的广州媒体对广州火车站“背包党”事件的报道,以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使得广州火车站社会治安问题这一顽疾得到社会的空前关注,中央电视台也介入这次报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7年的中国传媒业,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媒体书写了"异地舆论监督"的精彩篇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多家地方媒体对山西"黑砖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互联网媒体的独特性质,其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的讲话中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对舆论监督形成较完整的理念与规范,然而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传统认知及实践发生重构.本研究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18家媒体调研发现,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其地位和价值均有所上升.舆论监督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越发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运用于监测舆情及媒体议程设置中.同时,不少主流媒体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搭建网民互动渠道、尝试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机制等.本研究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合理松绑并鼓励进行国际舆论监督,引导全民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主流媒体和网民多层级、去中心的泛众传播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拉吉事件、"9·11"事件……博客在传播领域引起世人关注的事件几乎都与"揭丑"紧密有关。以揭丑面目出现的博客,其舆论监督功能不言而喻。博客为什么能产生出如此的舆论监督力量,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往往因事实的"原生态" 而有力量。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台要经过一个过程,传统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事实可能由于权力和资本等影响而被屏蔽或部分屏蔽。在博客世界中,由于较少权力  相似文献   

16.
英红 《传媒》2017,(23):72-74
2010年,由于财经类媒体的报道,已经在IPO过会的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景山河)被阻拦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可以说是财经类媒体成功开展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本文以胜景山河事件报道为例,对财经类媒体舆论监督的报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在舆论监督中的影响因素、功能及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对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应当有新的认识和解读。传统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风暴眼"现象,恰恰违背了媒体为维护政府形象所一向坚持的"帮忙不添乱"的初衷。每一次重大活动的举行或是突发事件的来临,都对业界正在探索的媒体融合形成一次震荡和挑战。这次昆山事件报道中,就颇为典型地反映出了传统媒体在完成了全媒体宏观布局之后,在技术对接和观念对接上面临的一些瓶颈和难题。比如大家在这次昆山事件报道后整理出来的一份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民众参与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中来,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变得弱化起来.近年来,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灾帐篷事件,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再由传统媒体介入.这些现象都表现出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闻报道是网络媒体展开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它主要通过相关新闻报道影响公众舆论,进而对事件当事人或相关责任人形成舆论压力,促使事件的解决。此类新闻报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新闻网站,包括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监督报道;另一类是个人网站或主页、论坛、社区特别博客等自媒体的监督报道。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取向问题也必然存在。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是指始发于网络的舆论监督事件,因此新闻传播主体指  相似文献   

20.
报道"陕西天价烟事件"记者被停职事件,是研究当下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标准性事件。被停职的记者在社会的声援下最终复职,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新闻职业共同体正在萌芽之中,并成为维护社会舆论环境、支持媒体正当舆论监督的健康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