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励 《新闻知识》2002,(6):12-14
今年4月1日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有新规定83条,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它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  相似文献   

2.
曾励 《声屏世界》2003,(1):36-37
2002年4月1日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有新规定83条,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它规定:在民  相似文献   

3.
黄洁 《新闻记者》2002,(7):42-44
今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 ,该第68条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 ,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此之前 ,最高法院曾于1995年3月6日作出《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 :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 ,系不合法行为 ,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对于这个《批复》 ,高法民一庭庭长黄松有评价道 :“将录音取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隐性采访越来越多地被新闻机构采用。隐性采访的合法性问题随之产生。但是。现行法律对此没有直接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已从2002年4月1日起开始生效。其中第68条规定了取得证据的合法方法。那么,此项规定能不能作为隐性采访合法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洋 《当代传播》2002,(4):49-51
200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一般性禁止性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社会的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德,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录像也可作为证据。此项规定自2002年4月  相似文献   

6.
周洋 《视听界》2002,(4):6-9
2001年底,有一件事在法律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那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社会的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德,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录像也可作为证据。此项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项内容受到了媒体的密切关注,进而被媒体演绎为“偷拍偷录合法化。”作为较特殊采访方式的隐性采访可以说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3个方面对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地位以及电子文件证据的司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胡琦明 《大观周刊》2011,(32):39-39
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中,证据的撤回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司法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证据的撤回规则进行详细的规定,而实际上证据撤回应该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一种,《民事诉讼法》的空白应该说是现行法律的一个缺憾。本文意在分析证据撤回是当事人应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并分析实践当中在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当事人的证据撤回申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3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它的公布实施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偷拍”是电视记者隐匿自己的身份,运用隐藏的摄像设备拍摄并记录一般显性采访中不易获得的信息和材料的一种手段。在采访实践中,一些舆论监督的对象往往对记者有着防范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公开身份就可能使正常的采访拍摄无法进行。从增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角度看,如果要想得到真实的情况,记者必须隐匿真实的身份,使采访对象在一种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按照常态进行。因此,记者只能采用“偷拍”的手段去揭示事实的真相。但是,在法制日益健全,权利界限越来越明晰的今天,“偷拍”不仅唤起了人们对新闻伦理道德的关注,也引起了对“偷拍”的合法性讨论。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在民事诉讼中,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体,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同时也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新的司法解释有条件地让“偷拍”合法化,而且对“偷拍”得来的证据由绝对否定变为相对否定。  相似文献   

11.
原告撤诉后重新起诉时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新增证据是否失权,实际上涉及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的证据失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认为,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应从撤诉制度的限制入手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的诉讼瑕疵行为给予适当救济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周瓒 《大观周刊》2011,(38):38-38
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制度中用来规定证据能力的重要规则,它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做出裁判的关键环节,它还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排除性规则,由于受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则的理论分析和解读,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途径.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性规则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是对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如何完善和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开始正式实施,该规定最引人注目的是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4.
周瓒 《大观周刊》2011,(32):48-48
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制度中用来规定证据能力的重要规则,它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做出裁判的关键环节,它还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排除性规则,由于受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则的理论分析和解读,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途径.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性规则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是对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如何完善和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4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定》第七十条第三款明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同时,该《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余露 《青年记者》2008,(10):50-5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去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记载这些新闻事实的载体便是隐性采访的成果。本文试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中对隐性采访所取得的照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合法性,以及隐性采访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使用的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院档案工作如何应对“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医疗机构无法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和“清白”,就将承担败诉的责任。 其后,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使处理医患纠纷进入法制轨道。《规定》和《条例》的实施,在整个医务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进一步促进了医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电子文件与电子证据互为背景、一体两面。调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十四条第一款“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两项为审判依据的裁判文书,解读所涉及电子证据的采信依据与未采信原因,指出当前“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发挥在“内容覆盖”与“形式规格”方面存在障碍。从全链可控、规范保管、属性转化、多方协同四个方面为实施“司法可认证”的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建议,包括:多款项形成证明合力,“源头”管控便于审查认定,列明清单助力司法理解,认证指引助推证据采信。以期为机构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辅助其合理避免纠纷、应对诉讼风险。  相似文献   

19.
解读隐性采访的运作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励 《现代传播》2002,(5):35-37
隐性采访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曝光手段 ,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法律定位的不确定 ,其常处在掌声和喝斥的尴尬境地。而此次《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 ,对新闻界有何意义 ?本文拟从法律、新闻、道德等各方面对其进行界定。此中 ,解读是方法 ,更是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证据司法应用的共通之处,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积极意义.分别解读了电子证据审查认定条款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中立第三方平台保管这三种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具体关联,进而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与机构层面论述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启示:加强档案法规标准与电子证据审查认定条款的衔接,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与档案馆积极参与存证保全,实现电子文件—电子证据全链条痕迹留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