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羽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这段话含义有二:1、苏轼勇于创新,开始于宋调,至山容乃告大成,与唐调迥别。古今学界主要从山谷诗的句法、字法、格调、用典、风格等方面来观照宋诗面貌。实际上,宋诗与唐诗迥别不仅仅在此,其中山谷诗的艺术结构与唐诗结构殊异也比较突出。这一点已为清代方东树和今人陈永正所察,但前者言之琐碎,未成系统;  相似文献   

2.
严羽诗论诸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诗歌在唐诗发展到顶峰之后,宋诗的发展面临超越的困难。但宋诗终于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生活于南宋的诗学家严羽对此提出了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并提出了“别材”说、“别趣”说、“妙悟”说、“入神”说,揭示了诗歌的题材的特征、审美本质、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至境。严羽诗说对宋诗流弊的纠正作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4.
《商颂》“宋诗说”导源于汉代今文三家诗,当时颇为流行。汉以后,三家诗日见沦亡,《商颂》“宋诗说”也渐隐晦。一直到清代乾嘉以后,由于古书辑佚工作的普遍开展,三家诗遗说重见于世。三家论《商颂》作年作者,以《鲁诗》遗说最详明:“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  相似文献   

5.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诗的代表 ,山谷诗具有多样的风格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生新和平易二体。究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在于黄氏以好奇之心为诗 ,力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但二体诗的形成又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试以黄庭坚的好奇之性为立足点对之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诗三论     
对于宋诗,历来即多贬抑之辞,迄明清之际,名声更为狼籍,以至于“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于唾骂”。(叶燮《凉诗》)那么,宋诗的“弊端”究在何处?总括起来,无非三条:一曰“以文为诗”;二曰“以议论为诗”;三曰“以才学为诗”。其实,这三条不但不能把宋诗一笔抹倒,反而使我们看出这正是宋诗在表现手法上对唐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诗歌发展的道途上所开辟的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论在宋代之前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缘情”,而反对诗中说理。但在宋诗的创作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优美的富有理趣的哲理诗,成为宋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宋代的理趣诗,关在情景交融,理在境中;美在“触景生理”,景理浑成;美在造境说理,而又含蓄自然;美在议论说理,而又形象生动,韵味深长;可以说宋代蔚成风气的理趣诗,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黄庭坚的七律苔草百家句律之长,领异标新,努力刷新宋诗,创作了与唐音迥异的宋诗新风貌。本文通过与唐诗比较,探讨山谷七律的新变。唐诗多写家国大事,以情韵胜;山谷诗则以常事常理折射现实,向内开掘,重主体,重理致,以意标著。表现方法上,山谷诗意象恢奇,体势瘦劲,达到了思深情淡,形枯意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山谷诗的审美核心,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山谷诗的审美追求最终定位于“个性化”,而所谓“绝俗”、“求奇”、“新变”云云,不过是个性化的外在形式。独创是艺术生命,而个性化则是独创的具体显现。点铁成金,是山谷为反对蹈袭,张扬个性而发的口号;去陈反俗,是山谷诗个性化追求的一贯标的;瘦硬新奇,是山谷诗在个性化追求中所形成的风格;即便是山谷诗存在的某些缺陷,也依然是个性化追求的伴生物。  相似文献   

14.
理趣是宋诗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而作为宋诗的代表作家苏轼,在理趣的创作上成就突出。本文全面论述了“理趣”的特点,苏轼理趣诗的表现手法,并探讨了苏轼善用理趣的源由。  相似文献   

15.
宋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是聚讼难决的公案。从南宋直至现在,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尊宋派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清吴之振《宋诗钞·序》)。甚至认为“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都穆《南濠诗话》引刘克庄语)。今人傅璇宗、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无诗”(五夫之《姜斋诗话》)。明代后七子首领李攀龙选录历代诗歌,编成《古今诗删》,对于宋诗只字不录。当时言诗大都“尊唐而黜宋”。今人五水照说:“宋诗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远逊于唐诗,就在于它的大多数作者违背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认为宋诗之弊在于缺乏形象思维。周寅更据此认为宋诗“味同嚼蜡。” 平心而论,宋诗紧接唐诗之后,处境十分困难,“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意味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根的境地。宋居唐后,宋诗就难免有后难为继的窘困。所以蒋心余在《忠雅堂集》卷十二《辩诗》中说:“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  相似文献   

16.
严羽站在诗学的立场上,提出“当行本色”说,以反对宋诗散文化走向;他以禅理为参照系,分析了诗之思维内质。在“兴趣说”中,严羽仍以维护诗之文体本色为己任,建构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晁补之谓山谷词为“著腔子唱好诗”,明晰地指出了山谷词与东坡词一样有“以诗为词”的特征。通过山谷词特别是蜀中词与山谷诗的对比,可以得出山谷词“以诗为词”的具体内涵:有以词代诗言志的倾向;具有与诗一样的生新奇崛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山谷诗词也有相似之处,如,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人词,山谷词也常有奇崛的比喻。精警的字眼,骤转的章法。  相似文献   

18.
有人拿唐诗来非议宋诗,说宋诗以议论为诗,致使诗歌了无味道,不可取。其实,宋朝的说理诗有不少相当优秀,上面引的两首就是其中的代表。   佛道两家讲究悟道,道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理”。在诗歌中,道也好,理也好,都不是抽象的东西,它并不是远在天际,而是近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心里。这就像那个尼姑,踏破铁鞋没有寻到春天,归来却在枝头梅花上找到了。生活原来如此,它有寻找,也有发现,在豁然开朗的一霎那,“理”来到人的心中,这生活竟是这样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  《湖寺和陆子寿》叙事写景说理,主要还是说理。“旧…  相似文献   

19.
浅析宋诗特点及创作上的遗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开形象,就没有诗。散化,议论化,“以才学为诗”是宋诗的特点,这一特点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这也正是宋诗不及唐诗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