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日益提升。它要求教师做到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然而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内容虽不多,但其活动总量与学生参与度是语文  相似文献   

2.
陆云 《语文天地》2010,(6):79-80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笔者在初中语文尝试着进行综合性学习,其做法如下。 一、必须以语文为核心 我们必须以语文为核心.把握住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特点.找到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点.立足于学科知识综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放到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内容,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二、学科间学习的相互介入,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三、实现学科整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具体的方法是确定引路性专题和自主性专题。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保证。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科本位的局限,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放到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内容,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二、学科间学习的相互介入,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三、实现学科整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具体的方法是确定引路性专题和自主性专题.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保证.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科本位的局限,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9):32-33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发展之下,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尽管综合性学习是综合考虑了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被重视程度仍然很低。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组织综合性学习,构建从准备阶段到反思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完整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它对现代人才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教育新时期中新目标的提出,一系列创新式教学理念依次诞生,为实现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助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正是在此基础上由教育学者提出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探究综合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和学习形式,肩负了对以往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旧的课程体系的颠覆重任。各套小学语文教材均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材设计的重点和特色。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局限性分析,我们尝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新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和学习形式,肩负了对以往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旧的课程体系的颠覆重任.各套小学语文教材均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材设计的重点和特色.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局限性分析,我们尝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新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设立“综合性学习”,它是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与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项目。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新课程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综合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0.
王爱敬 《阅读与鉴赏》2011,(4):34-34,64
语文是一门宽领域、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科的性质、规律和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面对语文新教材,面对探究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至宇宙天象,下到鸟兽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到人情物理,可以说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和生活同在,与思维共存,跟政治结缘,同科学相亲……语文学科简直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设立“综合性学习”,它是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与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项目。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新课程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综合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一、找准契合点,大胆整合,选出研…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发现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相关学科抢占了地盘,语文课上语文不做主,"语文味"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不当,没有紧扣"语文"制定。那么,如何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紧扣语文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综合"要以"语文学科"为主线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活动中,语文往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坚持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让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逐步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转变。尤其是语文学科,是一种语言学科,也是一种工具学科,发挥电教媒体作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对建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课改的实践者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构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它将开辟"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新课程的亮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WebQuest教学模式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理念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运用WebQuest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势明显,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表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包括词语积累、语言修辞的使用、阅读理解、文章写作等方面,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语文课程中设置“综合性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努力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实践,已经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郭老师的《我的人生格言》这节课,对此作了一个有益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触摸、可以效仿的成功案例。听完他的课,我们不仅叹服教师教学视野的宽阔、教学机智的敏锐,同时也钦佩他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精准把握,从他的课堂上我们真实、真切地感受到了正在扑面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习时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关键的文化课,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中一种比较新颖的课程表现形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集中体现,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然而,由于综合性学习这种课程形式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使语文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