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上曾定义:"规律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必然趋势或内在联系。"大凡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种规律,当我们找准了、抓住了这些规律便会更好地认识事物,更好地利用事物和改造事物。正因掌握规律对把握事物特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在新课程实验稿推出后.教育工作者就形成一个共识:学习数学就是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就是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客观世界里事物的相似点与异同点,就是用数学的思想总结隐藏于大干世界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既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前提,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属性规律。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掌握一切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数学概念教学;要提高概念教学效果,就必须去探讨概念教学的规律和一般方法。一、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什么是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方法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探寻问题解答方法和思路的进程中,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作为初中数学解题思想策略之一的类比思想在数学问题解答中有广泛的运用。著名教育家、活动家刘文雅曾经对类似思想进行过形象生动的阐述:"类比就像一位伟大的领路人,引导人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挖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本质,搭建通向成功彼岸并获取胜利的‘桥梁’"。数学中的许多定理、性质、公式等,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得到的。类比思想的有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6.
数学语言是学生与数学"沟通"的基础。而掌握数学语言,小学生就可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数学规律,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把数学学习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强调数学学科的价值取向,不能失去数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那么,如何打造具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被发现的,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就可以在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的必要性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研究事物数量关系等辩证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科研研究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是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我们小学里的"数与代数"就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果园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师生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我把这种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不同年级丰富的几何、代数等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条隐形"线"。因为数学是一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  相似文献   

11.
一、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王光明教授在《数学教学效率论——走向高效率的数学教学》一书中指出:高效率数学教学与其说激发学生求知欲,不如说激发求识欲。识是领悟了某一问题的思想、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品质以及寻找、抽象出隐含在数学材料中规律的习惯。识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上升到本质的水平,也就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一般说来,数学的对象可以包括客观现实中的任何形式和关系,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与"形"这两个侧面.因此,数学就成为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基础,数学也为生物学提供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体会数学的奥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善于揭示事物规律、建立事物普遍联系、培养提出问题能力、增强趣味注重实效、借助技术发展概念、顺应需要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对话式"的,而不是"独白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  相似文献   

15.
思维深刻性是指能透过复杂的现象,洞察研讨问题的实质和规律,获得了解事物深层结构及联系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体现在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它是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本文就数学教学中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途径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学具"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就怎样合理的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教学符合这一规律,能把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郑国平 《时代教育》2009,(6):138-138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数学所有知识的基础.做好概念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的不同点,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把握事物的特殊性和本质特征;也可找出事物间的相同点,建立起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在事物的整体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历史比较法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同样也适用于历史教学。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研究上下古今人类发展的演变历程,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了解现实社会,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研究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或地域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下面就历史课比较教学…  相似文献   

19.
"找规律"是一个让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趋势的过程。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目标之一,因此应特别关注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在教学中增加数学思维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明确说明"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