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李晶 《华章》2013,(19)
本文通过比较肥胖青少年和标准体重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各项指标,分析肥胖青少年和标准体重少年健康体适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的各项指标与标准体重少年存在一定的差异,健康体适能水平明显低于标准体重少年。  相似文献   

2.
提高水平一阶段学生的体适能,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体适能核心概念的界定及体适能在水平一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两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40-244
为提高广大本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优秀人才,针对本科生增开"健康体适能"公选课和建设"健康体适能"社团,以上课的形式讲授测试理论、技巧及运动处方实验的实施计划,通过对4个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了改革内容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耐力、爆发力和力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实验前无差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所有考察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幼儿体适能课程是针对幼儿在身体机能快速成长期内对幼儿的身体机能、心理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所做出的专项训练,通过多样化趣味游戏提升体适能训练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幼儿自信心、集体意识、综合体能的培养。本文立足我国幼儿身心成长特征,围绕科学系统的体适能训练内容体系,在终身运动意识驱动下,探究体适能课程发展新思路,以期为幼儿体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职业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工作、生活与环境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健康体适能和职业技能体适能两个方面。职业体适能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健康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具体内容和途径;职业体适能概念突出强调“适量”的运动;职业体适能概念的使用既有助于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又能凸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不同类型的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适能的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SPSS软件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07年、2008年对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对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发展水平滞后,体适能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对影响布依族青少年大学生体适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求为研究出发点,课题组运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都较少涉及到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等内容,而且缺乏对学生体适能特征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分析和设置。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征及体适能需求,课题组建议将体适能教育和健康管理理论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特点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实现专业体适能训练与职业体适能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高校要开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融合体育学科优势,取长补短,促进学生职业体适能储备,指导他们预防职业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SPSS软件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07年、2008年对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对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发展水平滞后,体适能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对影响布依族青少年大学生体适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反映学生的心肺耐力适能(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肺活量、肌力适能(50米跑、立定跳远)、肌耐力适能(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柔软性适能(坐位体前屈)、体脂肪百分比(身高、体重)等体适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初中生通过体育课堂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及练习效果,提高学生间交流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显著提高学生体适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研究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5个指标,分析拉丁舞和大众健美操锻炼前后健康体适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众健美操和拉丁舞都能够有效提高健康体适能.拉丁舞组体重指数、腰臀比减少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大众健美操组体脂比减少,心血管机能耐力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增加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一线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他们的健康与体适能意义重大,拥有一个完善的职业健康体适能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身体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中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体医融合”的健康高职发展模式,构建了“职业发展”与“健康促进”融合互动的高职院校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应用模型。研究认为,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相关工作对于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可行性,体弱学生体适能发展需要线上、线下协同促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健康体适能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是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于1987年提出的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计划。实践证明,健康体适能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效果甚佳。近年来,健康体适能在我国逐渐被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如何使健康体适能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得到充分演绎,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在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体系中,应首先和重点开展健康体适能训练.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训练系统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初步提高其篮球专项体适能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体适能是反应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力的重要概念,是衡量机体各项素质的重要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体适能相关理念与研究进程,阐明了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并从体适能对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体适能的研究发展趋势,对今后开展大规模的国民体质测试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健康体适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审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有:选项教学等同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技能与竞技体适能为主忽视健康体适能;课余体育以竞赛类为主而忽视健身类活动;场地器材多以竞技体育为主.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依据健康体适能理论,未来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教学内容注重健身娱乐与生活化;俱乐部将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体育理论课受到重视;评价注重健康体适能测评技术;课余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健身性与全体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在体操教学中实施轻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器械体操三种教学内容,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以2016级体操教育专业一、二班为实验对象,分析体操课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兴趣、态度、健康体适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相关专家和专选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进行试验设计,对运动员进行试验干预,并对运动员的体适能进行全程监测。同时,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特征,对篮球运动员与一般大学生的体适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篮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对体适能的影响,促进大学生体适能水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适能课程理论的研究,阐述体适能的概念及与健康的关系,并把体适能理念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许龙成 《教育与职业》2012,(11):150-151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可行性为目的,对高校"应急体适能"课程概念和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详细介绍了应急体适能课程框架体系,着重探讨了该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福建教育学院的福建省儿童职业发展学院教学点的2010级24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大学体育健康体适能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体适能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周的健康体适能教学干预中,实验组同学在心肺适能、肌肉力量适能、柔韧性适能水平得到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变化,并从大学体育教学现实性角度,讨论了健康体适能理念教学产生明显效果的原因,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