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素质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实现了巨大成果。其中,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和创新意识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促成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局面。本文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策略,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邱文元 《学苑教育》2019,(14):86-87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建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开展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越来越高效。  相似文献   

3.
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发挥品德课程实效性的关键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在学生乐于接受的丰富活动中,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心灵一步步成长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能导致行为的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进步过程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成为了21世纪对人才的重要需求。品德与社会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本文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因此,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不能突出它的地位,并且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对该科目抱以轻视态度,已经严重妨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顺利开展,影响到了其教学效率的提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期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使其思想精髓能深入到师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情境化,增强学生体验"和"教学探究化,深化学生理解"这三方面入手,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课堂这块主阵地,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课堂教学策略着手。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实施对话教学,建立新型关系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这三方面入手,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的基石,虽然国家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程远没有达到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要知道,小学时代是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感官的第一步,这个时候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的重要性,重点就其组织策略加以探讨,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效,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阙瑞雪 《考试周刊》2014,(18):178-179
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品德与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核心内容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传承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课堂,品德与社会是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师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表现不够积极,教师评价不够及时。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持续低迷,课堂评价长期低效。面对如此窘境,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迫在眉睫,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实施有效评价刻不容缓。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简单论述了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6,(34)
激励法的精髓是学生能激励、激励能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文章作者始终遵循先激后试、先讲后练的教学原则,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确立了激励法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者较为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改进,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论述了传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旨在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健 《学周刊C版》2011,(11):119-1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课程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生活化教学旨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寻找所学知识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教育主题,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文笔者就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