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这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有人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也有人给它定义是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针对我们教育而言,真正的美育应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美育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的美术教育,多年来美术课一直是人们眼中在众多学科里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担负着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作用,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一、美育的根本目的和中学审美教育的任务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我国近代荚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实施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促进自身艺术思  相似文献   

8.
李红霞 《辅导员》2010,(14):98-9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要全面发展,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蔡元培先生也在其《教育文选》中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0.
美育则是美与教育的有机渗透、融合而产生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实际上,在古代虽然尚未提出美育的概念和体系,但是,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却早已存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等,  相似文献   

11.
<正>美育,即美感教育。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赋予美育这样的内涵:“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自感有无穷之兴趣。”[1]蔡元培先生的言论,认为美育孕育于各个社会学科之中,强调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这一观点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理论的关系,肯定了美学理论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确切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美的欣赏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提高人材素质,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古代早已存在。西方的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美育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在西方,如“希腊雅典之教育,以音乐和体操并重,而更重文艺。音乐、文艺乃纯粹美育。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使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雅典在培养人材方面,除军事体操锻练健康的体魄外,还有德、智、美教育,十分注意对公民进行多种才能的培养。古希腊罗马时期,一些思想家继承了雅典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实践的训练,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从而陶冶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 对于美育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很多精僻的见解。孔子把“乐”列为四教之一。《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就是美育。他把“乐”看做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明确提出了美育是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美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倡始者和积极的推行者。蔡元培认为,美感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超绝性,因此,美感教育既可以培养人们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又能够发展人的个性,提起人的创造精神,还可以涵养高尚的情操。美育又是反宗教教育和批判传教育的利器。他还认为,人的一生都与美育有关,家庭、学校、社会之教育都应该包括美育,要利用一切事物对一切人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美学很重视“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美育的特殊内容,也是“情”。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把美育叫作“情育”。他们都从一个重要方面突出了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即“以美动情,以情育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就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审美方式来教育人的一种活动。“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它的含义。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音乐教育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培养人的创造能力。钢琴教学既是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又是大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钢琴演奏基本技能训练、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学授课方式三个方面对钢琴教学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剑澜 《教育》2015,(6):79
读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几篇文章,深邃、客观、易懂、激动人心。美育与人生、美育与宗教、美育与智育、德育之关系,丝丝入扣,犹如醍醐。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故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祝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  相似文献   

20.
袁科 《教师》2011,(8):61-61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音乐教育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培养人的创造能力。钢琴教学既是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又是大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钢琴演奏基本技能训练、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学授课方式三个方面对钢琴教学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