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程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内容,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品社课中关于历史题材的实践教学中,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师范大学的高德胜博士认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意义:没有历史,学生的爱国情感是空壳,也就没有了爱国的内涵,成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由此可见,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内容是以"散点"式"跳跃"地呈现在相关学习主题中的,存在"有混编、断联系,有事件、缺背景,有历史、少现实"  相似文献   

3.
提高品德课程地理历史题材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许多品德教师的教学难题。本文立足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特点,整合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一定思考,为品德课堂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佐证。  相似文献   

4.
刘玉红 《家教世界》2012,(24):79-80
小学阶段,家长和学生重视学生的语数等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品德课的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活"用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按照"05方案"所规定的实践教学要求,针对五邑大学学生以工科为主的特点,"纲要"教研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名为"阅读·调研·写作"的实践教学路径。这种路径能有效矫正以往"活动式"实践模式中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实践不足,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扩大了实践教学的选题题材,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效果显著,并试图以教学实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课文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推开了一扇历史的天窗,更带给品德课程执教老师一次新挑战。如何让学生亲近历史、走进历史,使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走出烟雾弥漫的时间隧道,启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历史对话,笔者不断地思考与实践着……  相似文献   

7.
小学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本线索,涵盖范围广,实现了较全面的综合。其中历史事件题材的教学在《品德与社会》中比重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事件题材的品德内容,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作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就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题材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历史内容远离学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共鸣,笔者听了《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后,认为历史题材既严肃又遥远,课堂教学应立足儿童立场,尽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活生生的"历史"。一、立足儿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E·P·汤普森从反对"经济决定论"出发,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模式,这是他在史学研究实践中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做的有益探索,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文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历来对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众说不一的现象,从文艺功能观角度出发,将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分成"我注历史"、"历史注我"、"游戏历史"三模式,阐释了它们的内涵、文化根由、理论依据、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包含了相当比例的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尽管经过十余年的实验,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已为广大教师熟知,但是广大教师仍然普遍反映,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难上。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学生难感知、难共鸣、难认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笔者试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勿忘国耻”单元中《罪恶的战...  相似文献   

12.
在各个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类题材占了不少比重。要实现对品德课中历史题材的有效教学,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课型,需要学生在倾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历史,从而用来帮助儿童理解人生的意义,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努力让这类题材走近学生的生活,实现  相似文献   

14.
艾拜都拉·易卜拉欣的历史小说以民族、集体为单位,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已有"史诗"的整体性模式。他历史小说的"史诗性"特征体现在英雄人物的典型化塑造、所写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对历史必然性的理性把握和本质开拓等方面。另外,作家在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上表现出了史传模式的一些特征。这种融入史传模式一些特征的史诗模式的产生跟维吾尔民族的历史文学传统、历史记载方法、文学观以及维吾尔族人民还保持和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风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有一些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内容,如主题单元"追根溯源"里的"吃穿住话古今""汉字和书的故事"等。品德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它的目标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题材教学中,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有着巨大的打动人的力量。深刻的情感体验,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认识得以升华。李亦菲博  相似文献   

16.
在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中,教学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应该有效地开发、运用课程资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从儿童的身边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搭建历史与生活的桥梁,让历史更立体更饱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教学内容因此而变得更"厚"起来。  相似文献   

17.
论三坊七巷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了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和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阑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域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课中,历史类题材的课文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品德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遇到了许多的困惑.其中的一个困惑就是:历史类题材课文教学中的目标定位问题,以及目标定位以后的有效实施问题.那么,历史类题材课文的教学是强调学科内在的知识,还是借助这些历史知识进行品德教育呢?历史类题材课文的教学中又如何有机进行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例谈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引发他们与之"对话"的欲望和冲动,从而实现"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应该从目标制订、教材重组、回归生活等方面来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使历史不再变得乏味,让学生的思辨经历从昨天到今天、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不仅把课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通过思索和对比领悟"以史为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经过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是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训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健康的学习氛围。肯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为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大体上从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