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2018,(9)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逐步深入,生活情境的创设受到了许多师生的欢迎,也获得了极大的成效,这是一种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品德与社会本身就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德行良好、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为目标活动性的综合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开展真实活动,并且去观察、去实践、去演示教材中的内容,从而进行有实质性的学习,有效地进行品德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方面发展都在进步,例如文化、经济、教育等,然而教育所涵盖的多方面的发展并不同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家对教育明显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尤其是小学品德的教学,它与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好的品德培养对社会未来人文素养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本文从生活情境出发,探索了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品德课教师意识到继续单纯地以说教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不断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生活情境入手,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5.
情境体验法就是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生活、社会等相似或一致的情境,然后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够突破教学时空,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为了让小学生的品质行为得以正确养成的学科,在这个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加深小学生对这些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更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本文便对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使用教学情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当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效率很低,新课标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把品德与社会教学植根于生活。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对此问题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思想品德规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并自觉地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蒋国 《学周刊C版》2020,(2):62-62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思想品德规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并自觉地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设立是从树立身边实际生活出发,以身边的故事教会下一代该如何做人,如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在教学中更应该学习用多元评价更好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会如何生活,让他们树立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以教学目标定教,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最先应考虑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但在教研活动中,经常是更多探讨教学设计,而很少关注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加强小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的学科,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拥有美好的品德,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对该课程的却并没有引起重视,对于课程的讲解停留在表面,实践教学也缺乏应有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引起重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小学品德与生活要加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不能理性化地过重灌输,而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行为环境,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指出传统模式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应用电子白板营造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4.
曾兴俊 《教师》2014,(30):93-93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策略。笔者认为,通过创设和谐情境、生活情境、竞赛情境、问题情境、对比情境、艺术情境等,能有效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德育引导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到更好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方式,从思想观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切入,重在德育的创新运用,提高德育实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即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即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希望是少年,少年的成长不是一日之功,离不开数十年的教育。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学生,靠书本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吃透书本知识和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与社会实践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能显著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结合教育感悟,对此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