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和"你知道吗?"等为专题,设置了一些小小的数学知识园地,编写了许多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体现了多样性,在呈现内容上体现了差异性、拓展性与教育性,而小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也会呈现出数学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一、"生活中的数学"园地在该册教科书中,与所在单元的数学学习内容相呼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涉及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各个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和"你知道吗?"等为专题,设置了一些小小的数学知识园地,编写了许多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体现了多样性,在呈现内容上体现了差异性、拓展性与教育性,而小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也会呈现出数学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段学生受心理年龄与认知基础的制约,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往往呈现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引导与训练学生有条理、有步骤地开展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操作、有序表达、有序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引导学生"写好"数学家庭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在研究中赋予数学家庭作业新的意义,提出作业是实践、是反思、是建构、是发展,使得看似平常的数学作业得以增值,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使数学作业呈现了"思维过程外显化""个性化"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呈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第一、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第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课改几年来,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运用感知规律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出发,数学教科书发展呈现出"借鉴与初创—尝试与初探—破坏与停滞—恢复与校正—深化与发展—拓展与创新"的曲折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小学数学教科书体系。其发展特点与演进规律表现为:在理念上,逐渐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体例上,由注重单一学科知识转向多学科知识;在内容上,逐渐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形式上,逐渐注重灵活多样性。未来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教科书应深层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注重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之末大多设有"数学广角"板块,并以独立单元的形式进行呈现。其本质内涵为: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实例呈现出来,让学生运用猜想、操作和实验等直观手段进行问题解决,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据此"广角要素"的教学重点应置于思行结合的操作模拟活动、基于同类问题的不同生活情境建构与学科思想的升华三部分中,以实现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能力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推出后,一个曾被忽视的话题——"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于是人们不得不思考: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其中史宁中教授的观点较为中肯,他说:"知识关注的是结果,教学关注的是过程,只有过程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久远的发展潜力。"是啊,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如果我们只呈现数学的结果,也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种冰冷的感觉,势必拉升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要知道,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构建一种适合初中学校初三数学总复习课的课型范式;从学生学情出发,根据初三数学总复习课的特征以及导学课堂"先学后教"的理念,分别研究了"三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呈现问题与教学策略等。初步确立了操作性较强的初三数学总复习课的课型范式,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复习习惯,提高了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深入数学本质 感悟数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教学应该呈现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的精神,应该跳出题海,回归本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娴 《天津教育》2020,(27):84-85
本文分析了中国、新加坡两国教材的总体编写体例和具体的章节编写体例,从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问题的引入方式、知识点呈现方式、例题的呈现方式、习题的呈现方式六个方面比较了中新小学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期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取长补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背景"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如何使数学呈现方式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快乐阅读》2012,(30):66-67
新课改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选材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仅限在"教教材"上。只有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才能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为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为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用源于生活、富有童趣、贴近实际的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得到数学模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数学知识,是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呈现了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抽象思维欠缺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尚有一定困难。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感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数学课堂在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数学课堂真正依靠什么来吸引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方法,必须彰显数学学科特色,为学生思维开路,引领每个学生参与思维运动,获得思维成果,不断积蓄数学课堂的思维能量,用数学最本质的思维之美,去打造数学课堂的真正"颜值",呈现数学学科之美,将已走远的数学拉回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因数学思维乐趣而"爱"上数学,使得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做一做"栏目的设置与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方式等更趋于多元化,数学教学需要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李爱珍 《教育》2014,(6):79
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呢?笔者认为,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便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