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充满期盼的时期,从最早的《侏罗纪公园》到《恐龙》再到今日的《最终幻想之内部精神》,CG动画制作正逐步渗透到电影世界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再是配角。美国是CG动画的老大哥,早期电影《阿甘正传》片头中羽毛的徐徐飘落和《珍珠港》中飞机横行肆虐的浩大场景.都是CG的完美刨造。而战果最为辉煌的当属迪士尼,《花木兰》、《埃及王子》、《玩具总动员》、《蚁哥正传》、《怪物史莱克》等著名动画影片的辉煌都与CG技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范桦 《考试周刊》2010,(2):54-55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紧扣文本的文体特点进行。以《木兰诗》教学为例,应抓住乐府诗的文体特点,让学生课前复述《木兰诗》所讲故事,以体味乐府诗叙事的特点;专题学习“互文”,以体会乐府诗句式方面的特点;诵读《木兰诗》,以体会乐府诗在韵律、情绪表达方面的特点;分析木兰人物形象,以总结乐府诗的人物塑造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播放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二、在疏通字义的基础上朗读全文三、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分小组讨论《木兰诗》与动画片在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故事情节。同:都表现了木兰替父从军以及战争胜利后解甲归田的故事。异:在故事的详略处理上有所不同。《木兰诗》重点放在木兰从军前的经历,而略写作战。从而更真实地表现了战况的紧急,突出了木兰身为女英雄的儿女情态。而动画片却把重点放在了木兰从军后的经历,详写她在军营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是为了突出木兰毫不逊色于男子汉的特点。从以…  相似文献   

8.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花木兰2》     
《新作文》2005,(4)
类型:喜剧、动画。主要配音:温明娜、黄荣亮、关颖珊、丽丽娜·穆米、Donny·Osmond内容简介:迪士尼1998年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这是迪士尼的第36部经典动画电影。这部取材自中国著名民间传说的动画电影,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花木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以花木兰为代表的一类巾帼英雄历来被人们奉为古代女性的经典形象。在对《木兰诗》的传统解读中,花木兰始终被定义为忠孝两全、深明大义的女中豪杰。本文将根据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以魏晋南北朝社会为阐释背景,并结合当时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状况,对主人公进行全新的剖析与解读。文章挖掘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残酷社会现实.对封建纲常伦理对古代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加以探讨,并举例论证了花木兰英雄形象背后的悲剧性所在,由此得出《木兰诗》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赞歌,花木兰也不是简单抽象的巾帼英雄,而是男尊女卑社会下的政治牺牲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将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改编制作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该片一上映,同时受到国内外影迷的热烈追捧,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这部动画电影具有重要的跨文化意义,表面上属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在该影片中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象征着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将电影中出现的女主人公花木兰、男子形象以及木须小龙这三个重要符号置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用象征符号学理论相关知识,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对上述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剖析这种结果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我国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有很大不同,这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角度对这篇教案作点评议.首先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从文体上说,它首先是诗歌,其次是乐府诗,再次是叙事性的乐府诗.从文本独特性角度看,这首叙事性乐府诗的独特性大致体现在:其一,它记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传奇故事,讲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最后恢复女儿身的故事.其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比较丰富的女英雄形象.其三,为了凸显木兰性格的丰富性,全诗在叙事结构及详略上精心安排,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二三六七段),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英雄业绩(集中于四五段);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其四,这首叙事性乐府诗在语言形式上多采用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购鞍马东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同样取材于我国南北朝乐府诗,马楚成导演和巴里·库克导演的同名电影《花木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女性话语。在此试从跨文化视阈出发,揭示出马楚成电影中女性话语的弱势地位以及库克电影中女性话语的强势地位,进而探讨这种女性话语在电影或者影片类型中所具有的功能,最后试图构建从"两性对立"到"两性和谐"的新的性别话语图景。  相似文献   

16.
肖红 《语文天地》2013,(18):3-4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经典篇目《木兰诗》,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篇课文。在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对于花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女儿性情却知之甚少,所以,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是《木兰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花木兰不畏艰辛,替父从军的故  相似文献   

17.
迪士尼公司继《大力士》、《钟楼怪人》、《风中奇缘》、《狮子王》、《阿拉丁》、《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等第36部动画长片后,第一次采用中国素材改编制作的《花木兰》,在经过4年以上时间的准备,超过2000人次以上的动画师参与,终于在今年8月面世。这部影片在美试片时反应热烈,观众认为媲美《狮子王》。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3.理解木兰形象。【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二、朗读指导1.…  相似文献   

19.
<正>《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的双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如张玉谷《古诗赏析》云:"木兰千古奇人,此诗亦千古杰作。《焦仲卿妻》后,罕有其俦。"沈德潜《古诗源》说:"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张玉谷和沈德潜都提到了《木兰诗》的"奇",《木兰诗》中的"奇"集中体现在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却代父从军,并且军功卓绝的故事上,同时《木兰诗》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自从产生起至今,花木兰的动人事迹,以及她的光辉形象便广为世人代代流传称颂。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对木兰形象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以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