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历史知识的存在意义,在于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达到历史理解和使学生拥有历史知识.由此,现代的历史教育强调历史知识的人文性、探究性、建构性.中学历史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是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可探寻、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借助反思性实践来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过程.只有历史知识作用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以历史思维概念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概念涉及到历史意义、证据与解释、延续与变迁、因果关系、历史视角与伦理维度六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学科思维的基本特征,内在地包含着历史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历史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取向的要求。它们作为一种学科素养融入到加拿大各省区的课程标准之中,引领课程目标的建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来说是个尚未解决好的问题。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高考复习是最沉重的学习负担。能不能引导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键在于试题涉及的知识及其灵活运用的程度。灵活运用经典知识的试题肯定能够得到中学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赞扬和拥护,也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加强对学习领域历史教学目标的理论研究,才能建构适合中国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科学指导历史课程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刊收到的投稿,大多出自教师手笔,来自学生的稿件甚少,这样看来深圳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孙静宜的文章就颇显珍贵。此文谈自己探究学习的体会,行文流畅,思路清晰,缕析建构历史知识的理路,反思探究学习的实践意义,展现了一名中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历史问题,又如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关注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解决三维课程即“阐明的课程”(课程目标)“体现的课程”(教师教学)“体验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关系和转化难题。就教师的教来说,不但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相信,刊登孙静宜同学这篇文章,将有助于广大教师从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的角度,去观察、反思、改善历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考察,史学阅读属于历史教师的专业阅读,具有提高教师包括理解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内容和变革课程理念等要素在内的课程能力的实践价值。如果将路径理解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那么史学阅读的路径主要有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多元融合和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3D网络游戏开发实践》是游戏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本着面向工作过程的“从做中学”的学习理念,系统地实现了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知识的物化建构同时进行的训练式学习过程。它采用“项目驱动、问题牵引、套路主导”的教学方法,遵循技能学习的认知规律,实现了项目管理、开发实施和知识建构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课程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基于此,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新能力,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吏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所谓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历史研究专题,并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历史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举例说明中学历史学科的经典知识及其灵活运用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现、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学历史学科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是中学生知识结构、学力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研究性学习于历史学科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历史,如何研究历史。它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以实现学生历史意识的建构为宗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已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距离和问题也随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实施中,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那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课改正在不断向全国全面推开,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原有的知以储备已显得严重不足,旧的史学理念没有根本改变,制约着历史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亟待加强,尤其是新的史学知识、史学成果、史学理念和史学方法等,将成为我们进行新课改面临的新课题。那么,我们将如何进行知识储备呢?下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论是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研究中学历史教学问题的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性理论学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历史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代替了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也进行了重新编排。这一系列变革都将对历史教学论理论研究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充分辨识与反思的基础上,以技术知识为探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范式转向的逻辑起点,提出了技术知识建构的独特规律:情境实践性、自主反思性、工作导向性和主体间性。据此,职业院校学生应在“情境”中学,体会知识意义;在“工作”中学,体验任务逻辑;在“团队”中学,体味视阈融合;在“反思”中学,体悟理实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