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质是关键。1.身正为范,"以德立教"铸师德之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对一名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  相似文献   

2.
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素质和良好的师德是高校思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并不能满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以批判精神为支撑,加快提高其创新素质,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了解学生需求,提升社会活动素质,以丰富的道德体验,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责任的特殊社会性职业。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执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理解,是对这种社会性行为的坚定而持久的内在信念,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要警惕两种错误做法:拔高"德"的尺度,过分要求教师"应然",使教师承受不应该且难以承受之重;或矮化"德"的水准,牵强教师顺应"实然",而使教师不能达到其特殊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德为师之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崇尚师德,以德立教,以德治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徐凤强 《文教资料》2010,(35):126-127
在教师的素质中,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前,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反思这一现状,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师德水平的对策,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教师的师德情意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教师的道德面貌是学生学习最直观的榜样,师德情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专业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化的本真追求.为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应做到师德修养的自我反思,并注重师德修养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8.
陈金红 《教书育人》2012,(17):30-31
一、过好"师德关",培养教师专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由于教师是塑造心灵的特殊性职业,需要教师以人格魅力感化人、知识能力引导人、创新能力发展人。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指在教师道德成长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教育或管理策略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不同时期探索并实践了三大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策略:以知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修养式的教育策略、以管理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制度设计式的管理策略、以生活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式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都符合教师道德成长和学校管理的规律,三者并用是未来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历数我国教育方针的变化,从"三育"(德、智、体)、"四育"(德、智、体、美)到"五育"(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始终放在首位。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将德育从原来的并列表述中凸显出来,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由此,师德则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德乃师之本"。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重较大,意识理念受民族习俗、传统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况,其师德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面对加入WTO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之中。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律的总和,其核心成分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古人云:“身教重于言传。”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是教师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的精神;二是教师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师德。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而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的道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从立德树人的涵义出发,确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是师德的根基,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师德的源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师德的风范。  相似文献   

14.
靳瑞 《陕西教育》2002,(4):9-10
师德建设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乃至影响到社会风气.学校不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义务.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性质和内容.通过学习"七一"讲话,从学校的现实出发,我对学校的师德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基于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实践和反思,分析师德的内涵包括三个维度—政治内涵、道德内涵和个人素养内涵,师德难点、师德情感、师德判断、师德行为和师德意志构成其师德学习的基本机制。发现基于两难故事的师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和五个阶段,构建地理教师师德学习模式两种模式—师德两难故事法及教研组团体法。通过提高师德水平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新人。  相似文献   

16.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身"。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17.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师的师德主要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典范,又是作为一个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集中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的脚步刚迈入 2 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的时候 ,党中央制定了“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一直传播着一种道德精神 ,激发着一种道德力量。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落实这一方针 ,笔者浅谈几点看法一、以德治校 ,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关键我们常常谈论师德这个话题 ,那么什么是师德呢 ?有的人认为 ,师德就是教师的思想品德。我认为师德不仅是教师的思想品德 ,还应包含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这才是完整的师德体系。1.教师的思想品德以德治校 ,建设教师的思想品德结构是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教师长久以来被寄予极高的道德期望,道德被看作是为人师的核心素质。常言道:"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就是说为人师表不只是知识渊博就能胜任,更要以己身之高德引领学生走出光辉的人生。当今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更大地依赖人才的培养,如何以"师德"带动教育的新发展,给学生以德才全面的教育,有力转化学困生,促使更多的学生成才,是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论师德修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师德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有统领地位,它既不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导引和动力因素,又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师德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个体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和谐统一的过程,它是在解决道德冲突中渐次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基本轨道是由他律渐变为自律,师德修养一般经历职前和职后以及自发、自觉和自由等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师德修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师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是:学习与实践,尝试与自省,交流与慎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