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体现亲历,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2.
万里春 《江西教育》2012,(11):16-18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运算定律教学而言,只有在分析其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寻找出核心的价值内容,才能真正对学生展开良好的数学教育。一、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下面分两个方面来探讨运算定律教学的核心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3.
分数是中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的掌握,而且要让学生感悟到引入分数、扩张整数系是数学发展的需求,其中丰富的数学内涵、价值、思想、活动值得学生用心体验。分数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被设计安排为螺旋上升的知识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分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一段体验性学习经历,促进"四基"协调发展,全面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产生兴趣,在渴求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便是一个字——"情"。在教学中所谓的"情"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即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是情境,即有意识创设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从情感和情  相似文献   

5.
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刘汉金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人类已经掌握和积累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在数学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显重要。所谓运算能力是...  相似文献   

6.
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但是落实数学运算的素养不能依靠"法则+批量操练"的模式,特别是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运算法则的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法则的合理性,例题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认清运算类型,根据类型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正确的算出结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运算方法的简洁性及运算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也就是说,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即"算"和"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运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将简便运算的原理、方法及技巧融入运算教学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指出学生形成简便运算思维能力的三个过程,即细审运算教学重、难、疑点,周全思考运算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难题,同时总结了几点简便运算教学技巧,希望为提升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主要包括运算的法则、定律、性质、运算顺序等知识的教学和运算技能的培养。前者是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后者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两个互相联系的认识过程。如果忽视计算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非但得不到提高,而且智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加强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教  相似文献   

10.
"数的运算"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在"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追溯本源,让学生的思维有据;设计题组,依托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更广,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使学生掌握数学"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四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数学概念又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因此,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显得尤为突出。一、新概念的产生,体现一个"缓"字。在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延缓"对规律本  相似文献   

12.
蒋秋樱 《广西教育》2022,(11):118-120
本文论述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阐述数学运算素养的内涵,分析影响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的原因,提出重视运算,让学生积累运算知识、明晰算理、灵活选择运算方法、养成严谨的运算习惯以及重视反思运算过程和结果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发展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被隆重地推介到了全新的地位。从"双基"走向"四基",从重结果发展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运算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运算律等,不能只关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40):88-89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形成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包括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方面,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知识技能不同,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反映学科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和高考命题过程都要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是从数学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谈一谈在当前高考中关于数学命题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将体验作为重要的过程性目标,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道理。以"千克、克"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即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维品质与一般思维品质一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即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这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正是我们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标准,也为我们指明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方向.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即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品质,形成能力,要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成为能力.1 概念教学要揭示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及其概念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准确的进行概念辨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发展,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关键能力。小学数学处于打基础关键阶段,运算是数学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运算本质,能够根据运算法则熟练计算,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重点。本篇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供了培养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学》的作者,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这就是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和理解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过程教学法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丰富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进行"真探究",数学学习才具有意义与价值,也才能真正落实"四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是指学生研究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实践应用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完善认知的探索过程,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现实意义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的结果,更要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数学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