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政治上是盟友,但在经济上,双方就不那么客气了。近来围绕准备上马的伽利略欧洲卫星导航系统,就上演了一场“太空争夺战”。太空作为人类发展的第四领域(土地、海洋、天空、太空),一直是各国争夺的高科技制高点。军事战略家认为,19世纪,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界;20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21世纪,谁能控制太空,就能取得最大的财富并称霸世界。美国的一个参议员更为露骨地断言:控制了太空,就控制了地球。太空将成为世界第四战场。而今,在太空定位方面,美国独占鳌头,由军方控制的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  相似文献   

2.
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教育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家长关心的焦点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南,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课程设置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美国的"生计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来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未来国力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未来民族发展的命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新的信息和情报。对信息和情报的敏感度如何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情况。世界性五次科学中心大转移证明;科学信息资源没有时间、空间的边界,谁开发利用得好,谁就跑在生产发展的前头。特别是当今各工业大国在很多技术问题上水平不相上下,谁的科学信息搞得好,谁就能在经济发展某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而获得经济上  相似文献   

5.
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战略态势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马汉认为:谁控制海洋和海上通道,谁就能控制世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其多方面的战略价值,南海周边各国与中国在岛礁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才形成所谓的"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南海政策.目前,世界各大国和各种力量纷纷介入南海及周边地区,甚至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从"稳定周边"的大局出发,在坚持"搁置争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方针政策,促进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在世界各国不断变革、调整和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发展,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不断总结发展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和实践状况,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正确认识"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推动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健 《考试周刊》2008,(48):21-2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同时也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显然,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进程,实施最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的积极发展。我们认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小学教育是构建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而小学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当前对21世纪的小学科学教育作一些思考,是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科学课程的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科学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当今面向21世纪国际性的教…  相似文献   

10.
跨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简言之,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我们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而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向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进新课程呢?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从大的方面说,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进步、民族的生存;从小的方面说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自身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的著名论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使各类教育增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关  相似文献   

16.
时明 《考试周刊》2011,(40):155-155
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吴树范 《留学生》2011,(12):30-31
中国深空科学探测的现状和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大了对航天技术和应用的投资力度,使之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三大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卫星应用方面,中国已成功研制开发了各类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以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将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中亚始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亚一直是大国争端的集中地,而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如石油,尤其是天然气,更是极大地吸引了外部世界,尤其是大国的注意力,使其成为全球能源政治的核心。能量地缘政治包含了一个将能量发射到能源丰富地区的综合方法,谁控制了该地区的能源资源,谁就能在心脏地带的中心发挥重大影响力。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其他国家都在为获取遥远的中亚地区的油气储备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段话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也就是说,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体育教学是一项能使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综合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