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画角时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画出的角曲顶(如图),二是画出的角方位单一。现就如何指导学生画好直角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作图中,总要涉及人的示意图的画法。尽管有些参考书上有介绍,但都不够理想。虽然物理L的作图不同于美术上的画画,但要抓住特征。物理教师并非人人有美术专长,要求画得太复杂也不现实、本人经多年对汉字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用简化汉字中的“员”字来代替人再适宜不  相似文献   

3.
学习光学知识作图时,许多同学虚线实线搞不清,等角直角不注意,箭头符号容易丢。造成作图不规范。现结合例题加以说明。例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1中的三角板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相似文献   

4.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圆规画定圆等,掌握简单作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对学生基本作图能力训练,可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简单的作图工具,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结构、特征以及组成图形各个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的相互位置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笔者在听课中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只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学生的作图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平行线时,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画直角、画垂线有专用的工具三角尺,一次就能画出,而画平行线却这么麻烦呢?为什么没有平行尺呢?”学生的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就势说道:“同学们,那你们就发明一种画平行线的尺吧!”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时,用公式法讨论有时很繁琐,而用作图法解决就比较直观、简单,但学生往往没有领会作图法的实质和技巧,或平时对作图法重视不够,导致解题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用图解法来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第三册单元难点及教学建议龙燏,路遥第五单元角和直角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难点是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为了让学生能初步地掌握它们的特征,教学时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并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无论是画长方体还是正方体,都更偏爱于向右侧倾斜的角度.于是,笔者对北京市两所小学100名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作图能力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内容是考查学生画任意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水平.此项结果显示,78.9%的学生即使他们的作图不够准确,但是呈现出的立体图形方向一致是向斜右侧倾斜的(见图1),只有7%的学生选择了左侧倾斜的角度或其他角度.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不同的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但是为什么他们观察到的、画出来的图形都是向右侧倾斜的?如何解决学生观察物体角度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辽宁教育》2014,(10):36-37
作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作图技能正在逐步弱化。有的学生不善于运用作图来表征信息、理解概念或解决问题。即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如何选择作图方法、策略仍显得十分困难。作图能力如此薄弱,难道是他们的作图能力“先天不足”吗?还是构成学生作图能力要素有所缺失?为此,笔者进行实证研究,帮助学生建立了“画图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作图的价值:图形特征越画越深入,数量关系越画越清楚,思路越画越清晰,思考越画越深入。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倡过“把应用题画出来”的教学方法。经过有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摆学具的同时指导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是可行的。 一、学画线段图 教学线段图时,我们坚持一条原则:能让学生参与的过程尽量让他们参与全过程。读题、审题,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尽量让学生讨论、实践。课堂教学用的线段图一般不事前画好,随堂示范,让学生了解和实践作图全过程,做到不包办代替,不额外增加作图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1.
平面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掌握几何知识、顺利证题的关键。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分析概念的实质。在平面几何教学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概念讲不清,讲不透,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就会理解错误,产生混淆。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实质,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两直线垂直相交”这一概念,要指出它的实质是两直线的交角为90°(直角)。作图时,应画出各种位置,而不应只画铅垂线和水平线相交的情况。还可以画出两直线相交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情况,让学生来判  相似文献   

12.
作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作图技能正在逐步弱化。有的学生不善于运用作图来表征信息、理解概念或解决问题。即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如何选择作图方法、策略仍显得十分困难。作图能力如此薄弱,难道是他们的作图能力“先天不足”吗?还是构成学生作图能力要素有所缺失?为此,笔者进行实证研究,帮助学生建立了“画图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作图的价值:图形特征越画越深入,数量关系越画越清楚,思路越画越清晰,思考越画越深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发现我县农村小学生在数学作图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现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第一,作图不规范.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即使理解题意,掌握画图思路,但作图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画的是什么三角形?分别有几个直角(或钝角)几个锐角? 再画一个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由此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难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对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解基本概念.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离不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尺规作图应落实的教学尺度.尺规作图教学中的难度存在于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对五种基本作图法的单一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部分学生几何意识薄弱,对稍加组合的基本图形作法的应用、思维发挥有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双基落实过程中.深度不够。也就是说几何推理和操作的综合能力不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度分寸.给学生补充一些能激化思维、提升思维的内容。以达到对基本作图法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时需要用作图法和实验法加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然而,作图时需在黑板上画出多幅光路图,而演示实验又要在光具座上进行,费功费时,且不便于对照和操作。我们研制的双功能凸透镜成像教学仪把作图和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种方法同步进行,优势互补,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观察到因物距变化而引起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以及像距变化的连续性动态物理图景,牢固地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1 制作方法 该教学仪由作图装置和实验装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  相似文献   

17.
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作为教师对作图应该有讲究,要讲究作图的先后次序,要讲究各部分的大小、成什么比例,要讲究所画的几何形体符合一定的要求。例如,画一组平行线,就应该按画平行线的方法去画,不能随手画几条线,大致平行就了事。如果教师所作的图形,圆不是圆,方不成方,该平行的不平行,该垂直的不垂直,当长不长,当短不短,当大不大,当小不小,这就会给学生得到错误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学生作图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比过去的统编教材,增加了不少作图的练习,并适当提高了一些要求。如增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按所给条件画三角形等。在讲画角、垂线、平行线及根据所给条件画三角形、长方形时,增加了结合图例明确给出作图步骤的内容。如何完成好新教材新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作图技能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我在认真学习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着重抓了如下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困惑——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上给出的是描述性概念:锐角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比直角大。这样的概念是不够严密的,尤其是钝角的概念.当学生如果提出大于或等于180度的角时,我们该如何解释,比较困惑...  相似文献   

20.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手帕,练习本,三角板,活动角,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初步建立直角空间观念。 1.导入新课,结合感知,初步认识直角。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一个角。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直角。 (1)出示手帕和练习本:请大家找出手帕和练习本上各有几个角? (2)观察黑板的表面,上面有几个角? (3)让学生对照三种物体表面上的四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