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用互滴法鉴别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时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有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能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CuCl_2溶液与Na_2CO_3溶液反应能生成绿色沉淀。这个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是Cu(OH)_2还是碱式碳酸铜呢?有人认为是Cu(OH)_2,但是更多的人则通过实验证明是碱式碳酸铜。本文拟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CuCl_2和Na_2CO_3都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生成的Cu~(2+)、CO_3能发生水解。所以在CuCl_2。溶液中有水解平衡:  相似文献   

3.
FeCl_3和Na_2CO_3反应的产物书本上一直持有两种书写形式,第一种:生成沉淀2Fe~(3+)+3CO_3~(2-)=Fe_2(CO_3)_3↓,第二种:双水解2Fe~(3+)+3CO_3~(2-)+3H_2O=2Fe(OH)_3(胶体)+3CO_2↑。高一化学课本中“酸、碱、盐溶解性表”注明“不”,意思是沉淀,应该写成第一种形式。但是许多书上指出第一种形式是错误的;应该写成第二种双水解形式。那么正确的是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4.
苛性钠(烧碱)为一重要化工原料。在工业用碱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许多乡镇企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用冰碱(Na_2CO_3·10H_2O)采用苛化法制烧碱。但采用何种浓度的Na_2CO_3溶液进行苛化,才能提高原料利用率,才能在浓缩苛化碱液时节省燃料,取得最佳经济效果。本文就此问题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出发加以讨论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是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同时也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正在上高三,最近刚复习完Na_2CO_3和NaHCO_3的鉴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加入CaCl_2来鉴别,Na_2CO_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_3溶液无明显现象。教师解释NaHCO_3和CaCl_2属于复分解类型,没有沉淀、气体、水  相似文献   

6.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7.
装置如下图。 试管A中装入约占试管体积1/3左右的NaHCO_3粉末,洗气瓶B 装入浓H_2SO_4,以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汽,二通管C中装满沾上Na_2O_2粉末的脱脂棉,管口再塞入一些干净脱脂棉,以保证气体能顺利通过,同时增大Na_2O_2和CO_2的接触面积,洗气瓶D装入浓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未来得及反应的CO_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相似文献   

8.
有关Na_2CO_3、NaHCO_3互变的计算题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这种题综合性强,灵活多变,解答时常需加以讨论,是令人“伤脑筋”的题。但又是考查能力的好题。只要平时加强针对性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本文将此种题的四类常见题型及解答规律作以粗浅的探究。 题型Ⅰ:CO_2与NaOH反应型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226600)周永生说本刊91年第2期发表的《Na_2O_2和CO_2反应的实验改进》一文中提出将生成的CO_2通过装有浓H_2SO_4的洗气瓶,以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汽,再通过装有Na_2O_2的二通管,使其反应。我认为该文忽视了此反应的一个重要条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_2CO_3)对一周龄的小麦苗进行胁迫处理。处理10天后,测定地上、地下部分的干鲜重、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两种盐浓度的增加,地上、地下部分的含水量、干鲜重及地上部分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在相同N_a~ 浓度下,各指标多是Na_2CO_3的胁迫作用大于NaCl,其中Na_2CO3_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叶绿素的下降作用明显甚于NaCl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2.
Na_2O_2是“碱金属”一章中的难点,同时又是考试的热点,在解答有关Na_2O_2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应原理的重要性2Na_2O_2 2CO_2=2Na_2CO_3 O_2↑2Na_2O_2 2H_2O=4NaOH O_2↑2Na_2O_2 4HCl=4NaCl 2H_2O O_2↑这几个反应看起来不难,但很重要,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考试中,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考查。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其重要性应落实到这几个反应的具体应用上,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13.
对1周龄砂培的小麦苗用含Na~ 浓度为50-30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Na_2CO_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脯氨酸、柠檬酸、Na~ 和K~ 含量,以及K~ /Na~ 比,结果表明:随Na~ 浓度增加,两种胁迫均使麦苗地上部分Na~ 含量趋于升高。使地上、地下两部分K~ 含量趋于下降,使K~ /Na~ 比迅速降低;地下部分Na~ 含量则是,NaCl使其上升,Na_2CO_3使其下降;两种胁迫下,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都表现出随胁迫盐Na~ 浓度增加而急剧上升;而柠檬酸含量变化则明显不同,NaCl处理组变化不大,而Na_2CO_3处理组则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题目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Na_2CO_3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①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学生对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一、说明1.具支试管内装Na2CO3,具支试管内的小试管内装NaHCO3。2.A、B两支试管内装有澄清石灰水.3.加热后很快看见A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则无变化.二、优点1.NaHCO3和Na2CO3所处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受热时间相同.2.对比性强,学生印象深刻.3.该实验所用的教学时间少,克服了课本中分两次操作所造成的教学时间过长的缺点.NaHCO_3和Na_2CO_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设计@李俊生$河北秦皇岛市第六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探索乌塌菜种子在发芽初期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的耐受性。方法:以乌塌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乌塌菜种子发芽时,通过施加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0、25、50、75、100、150 mmol/L,其中Na_2CO_3和NaHCO_3按照摩尔比1∶9配制),研究Na_2CO_3和NaHCO_3胁迫对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25 mmol/L时,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等指标略低于对照组,抑制强度不高,而随着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乌塌菜种子可耐较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胁迫,高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可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例1.下列相同质量的物质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CO_2的质量是最多的是( )。 ①NaHCO_3 ②Na_2CO_3 ③BaCO_3 ④MgCO_3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95,宁夏中考题) 解 本题涉及到以下四个反应:  相似文献   

18.
实验操作:在一个试管里盛3ml 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用一根长约20Cm的玻璃管向澄清的溶液里吹气,不一会儿,溶液变浑浊(因生成的Na_2CO_3难溶于酒精中),继续吹气,因有较多的Na_2CO_3,生成,则溶液呈白色凝胶状;在所得凝胶状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则凝胶状物质全部溶解(因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据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甲种本)“Na_2O_2作为呼吸面县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Na_2O_2的计算题中,有一道题非常典型,充分考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其题目如下: 例题将CO_2与CO的混合气体a g通入过量的Na_2O_2的密闭容器中(内有点火装置,并不间断点火),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质量为b 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多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