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眭永翔 《成才之路》2013,(13):22-23
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明确解题原理,却往往在解题过程中或得出解题结果时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会解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解错题,这种现象被归因为"粗心"。现代认知心理学则启示我们:当学生缺乏某种能力,存在解题能力障碍时,首先应到学生大脑中查找其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其实,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粗心",只是一种错题的表面现象,错题的根本原因实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在解题时因"粗心"而出错的现象,这种现象十分多见,同时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现象一:常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做作业时真粗心,常常把数字抄错,比如将26抄写成29,计算怎么能正确呢?说了许多遍让他细心些就是不听.现象二:学生总是看错题目,如:将下列算式中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23+32 13+38 36+13 63-15  相似文献   

4.
数学解题粗心是主体在解题活动中,没有全面发挥注意功能的一种心理表现。注意功能之一是对活动起监督作用。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习题解完了没有,而且还要注意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正确无误,忽视了后一方面,就表现出粗心,如笔误、口误或偶然疏忽造成心理上与常观形态上的不一致现象等。 引起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紧张、学习疲劳、外界干扰等都会影响数学解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的数学解题过程中,粗心现象最令人头疼。学生为什么这么粗心呢?具体可以从他们的心理思维定势和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分析成因,并对"症"下药进行矫正,严格要求与方法指导相伴,最大限度的减少"粗心症"。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一种现象:在解题中,将明明可以做对的习题解错,发现后又很后悔,因为错误出现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往往在于审题时考虑不全,思维与表达脱节,心情紧张等诸方面,甚至有一些是运算错误,这就是常见的“粗心”现象。1、“粗心”与作业中依赖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霞 《辽宁教育》2012,(19):68-69
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马虎"、"不用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一出现错题就归为是自己粗心、马虎。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尤其是在讲评试卷时笔者发现,总有一些学生解题错  相似文献   

8.
粗心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通病,往往表现在错看题目,搞错单位,误读符号,尤其突出的是不注重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从而使问题解决走入了错误的轨道,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粗心现象不仅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受损伤.因此,剖析粗心现象的成因,减少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可触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让他们生成对数学学习的情  相似文献   

9.
宋扬 《广西教育》2013,(38):88-88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以“粗心”二字解释自己答题错误的原因。一些反应较快、头脑灵活的学生,综合难题难不倒他们,经常失手的反倒是基础题目,尤其是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题等。家长咨询教师最多的问题是:我的孩子就是粗心,该怎么办?粗心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呢?粗心是指学生在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遗漏和错误的现象。粗心大多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感知不准确、不完整;(2)注意力不集中;(3)错误的心理定势误导;(4)基本技能不熟练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粗心现象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涛 《教学与管理》2010,(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题目做错了,让他订正,很快他就能订正对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是会的,只不过他很粗心罢了。笔者认为,学生的粗心仅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或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例如,题目抄错现象,题目看不全的现象等等。在教学中,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只关心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而细细想来,造成这种"粗心、马虎"的原因则绝大部分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入手,解决的方法可通过提高认识,预留时间,坚持"四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他们往往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粗心,是一种心理状态。孩子们在做题过程中因考虑不周到,而疏忽了题中的个别细节,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一、小学生数学作业完成中常见的粗心表现1.数字上的失误。以下几种情况较为典型,如,把1.3当成13或7.3,把16.3+4.6当成6.3+4.6之类。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粗心最终的原因在于做题目时过于仓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除基本概念模糊、思想方法欠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时粗心、马虎,往往把一些已懂、已会、应该做对的题目也做错了。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粗心、马虎的毛  相似文献   

14.
计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写就错"的现象。订正时,学生会自责:"我怎么看错了呢,真粗心!";老师也批评:"这么简单的计算也错,太粗心了!";家长知道了,也直叹:"我的孩子都会算,就是粗心。""粗心"是由于关注的偏差,也是学生思维水平不高、算理不明、对计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经常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粗心"现象.下面从四个角度分析计算题中的"粗心"现象,以便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当前课堂教学有倾向于淡化概念,讲究实践,突出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的前提,对概念的理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了。  相似文献   

17.
每当数学练习发给初中学生时,我们听到最多的话是"怎么搞的?我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学生往往把自己出现的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失误",真的是如此吗?通过学生大量的数学练习我们发现,缺乏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学生方面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而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外在因素却是教师千  相似文献   

18.
知识掌握不全、方法应用不当是解题错误的最常见原因。此外,看错、算错、写错等“粗心”的现象也往往是同学们解题时易犯的一个毛病。“粗心”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注意力不稳定。有的同学解题时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结果导致条件漏看、审题不清、计算出错……解题时常犯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19.
正"粗心"是小学生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师一再提醒和强调,学生在考试或作业时,仍出现各种各样由于"粗心"造成的错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审题时没有弄清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对运算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某些简算、速算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记忆不准确,或与相似概念、公式相混淆;凭习惯解题,不重视检查、验算;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子表 《快乐阅读》2011,(16):133-13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核心是解题。实际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一种抱怨,拿到一道题知道答案是什么,也是想出来的,但就是不知道怎样把自己所想的用数学的要求写下来。批改作业时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只要解题结果正确,学生会绝对轻视甚至忽略作业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性问题,知识上的错误纠正往往比解题规范性的强调反馈得及时。从检测结果看到一个必然趋势,同一界面的学生由于解题不规范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本文是我对教学中常见的解题不规范性现象所做的描述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