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修养,从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幼,生活经验不足,对于身边存在的各种现象不能产生正确认识,也难于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从而导致初中生容易被不良思想所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运用思维化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从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好地促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趋势就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也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予以培养。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主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基础阶段,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将学生从小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起来,对规范其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与深刻印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要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道德理论课堂的教学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既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也推进学生在生活背景下主动地开展道德实践。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以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6.
道德和法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基础,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理论化的知识更加生动具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逐渐生活化。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效直观的掌握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利用知识,从而对其进行更好地掌握。对此,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黄仕清 《考试周刊》2024,(15):135-139
文章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环境依托和策略体系,探讨了其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提出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利用典型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内生动机,促进其法治意识的内化;并概括了在编撰案例、控制过程和提高教师能力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实施困境;最后,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建设和家校社协作等视角,提出了改进生活化教学法进程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生活化教学法是应对新环境要求、推进小学法治课改革的重要措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评价方式生活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绘本是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知识载体。合理运用绘本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辅助小学生实现知识习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来自生活,教师可以运用绘本中的生活场景、故事情节建立起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的联结点,实现生活化教学。基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绘本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的优势,然后提出了依托绘本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学体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越发重视。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约束。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应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设置实践活动时,也应向生活化看齐,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郑晓青 《考试周刊》2022,(4):147-150
在初中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重要途径.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材中选取的例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分析了...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教师应坚持回归生活的教育原则,根植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理念的制约,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唯有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教学老师应当明白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满足学科生活化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度。本文对该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恬怡 《家长》2021,(2):109-110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让学生学会生活为核心目标.2016年秋季起,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统一改名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这是教育顺应"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要落实法治教育,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必须让课程凸显生活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兴荣 《学周刊C版》2022,(30):103-105
生活化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有助于小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学习中获得有益于生活与成长的积极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应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学生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逐步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落实与应用。文章从学生个人生活中的个性成长、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时事与生活、生活与实践四个方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生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月华 《天津教育》2020,(29):176-177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本文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活化教学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让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的建构。多年来,这一教育理念已经在各类学校以及各个学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教育理念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所以该课程的教育理念更应该紧跟教育形势,在生活化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从起始年级展开课堂教学,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训练等展开全面优化处理,以确定教学总体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形成重要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为课堂教学高效运行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道德与法制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本文笔者就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