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进程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层次及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系统形成的深远影响和制约作用,进而通过古代阴阳学说、五行不说、道家学说、儒家哲学等中国古代哲学,论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儒家养生思想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养生思想是儒家基本学说的折射,反映了儒家对生命的价值和对养生的目的、意义等的认识。其特点是重精神而轻形体,重理论而轻方法。它把养生纳入了伦理教化的轨道,对传统养生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道养生哲学的比较研究张本诗1问题提出儒、道两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和代表,儒、道的哲学思想均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内容;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劣,扬弃其槽粕,汲取其精华,将对现代人们的养生长寿、休闲体育等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2儒家的养生哲学儒家...  相似文献   

4.
儒家养生思想起源于上古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完善于宋明清时期,五四以来又出现了失落与回归.其发展和演变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儒家养生以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以养气为健身要务,以"仁者寿"为理论导向,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儒家养生思想把生命的价值和养生的必要统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中,不以纯粹的养生为要务,而是关注作为整体的社会人的生命存在,培养人们养生而不苟生的大无畏精神,属于道德养生的范畴.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而且还为了"寿"和"道".儒家养生是一种"以心为本"的养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分析对比方法,对我国古代儒家和道家养生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大流派养生思想的真谛和内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对北京“人文奥运”主题的挖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古代,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却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各种体育思想一般散见于社会各个文化领域中,在传统的哲学、教育、医学、军事、礼仪、娱乐等论说中时时包含着传统的身心观、生命本原论、身体运动观,及以养生思想等。这些传统体育思想以深遽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并且受制于儒家哲学、道家思想的引导和规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传统体系思想只不过是传统哲学思想在养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哲学基础及其独特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不断介入,使中国传统养生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传统养生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为目的。本人运用文献法、逻辑演绎法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哲学基础以其独特风格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8.
为还原儒家养生思想的应然状态,使之为现代人的健康,为现代人的生活服务。以现象学的方法考察了陆贾的养生思想体系和内在意蕴,评析了陆贾养生思想的历史及当代价值;阐释了陆贾在中国养生思想转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认识方法去探讨古代的文化遗产.作者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和原则.古人从向太阳与背太阳的差异中发现了阴阳.在阴阳五行图的基础上.总结了丰富的医疗、养生实践,总结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保养精神、承天顺地”、“节阴阳、调刚柔”等动静辩证关系,构筑了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道家、儒家在养生方面思想和观点的分析,对我国古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关注以及对休闲健身的追求及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休闲方法,养生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养生、涵养道德与健康长寿之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褚宇帆  唐静 《体育学刊》2002,9(2):59-61,66
现代健康的定义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善状态。中国传统养生学整体观的哲学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人与社会、宇宙看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修心养性置于首要地位。“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涵养道德是传统养生调心的重要内容,是“天人合一”,实现和保证身心健康、社会健康的基本法则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文献分析,力图从前人浩繁的论述中,提炼出中国传统保健哲学的理论框架。中国 传统保健哲学可以概括为:"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阴阳和谐"的健康机理;"正气存内, 邪不可千"的保健思想;"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法则。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持健康的要求:首 先是机体组织系统的优化结构状态,要求机体各部发展和谐统一,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和谐统一; 其次是机体与生存环境的动态和谐,要求保持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社会生活节奏和稳定恬和的 心理状态;其三是保健运动的和谐,要求身心互动的平衡和练习量与机体承受力的平衡。它对建 立在西方生理学基础上的健康学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对建立新的健康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资 借鉴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养生之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养生之道的兴起和发展与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密切相关及其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对道家、医家、佛家、儒家的养生之道也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论道家的体育养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追求身与心、形与神、内与外的一致性,其“天人合一”、“重人贵生”、“我命在我”、“形神相依”等基本观点,构成了道家养生哲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审视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操作,存在的诸多分析的分歧和混乱。从哲学的角度给以系统化、科学化的界定和说明。夯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人的内涵和外延,彰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伟大意义,解除人们的困惑。以正确看待学校体育走过的道路,筹划“健康第一”的发展与未来,保证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第一”的科学轨道正确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古代体育服饰的发展变化历史,从儒家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人自身的思考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三方面分析了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全民健身实践角度分析了古代体育服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