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99课程理论研讨班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3日至8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5家单位联合主办,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黄显华教授统筹并主讲,“’99课程理论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教科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教科所、沈阳教育学院等10余位从事课程理论研究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班。本次研讨班的目的在于提供…  相似文献   

2.
<正> 四月的深圳,春雨淅沥,春意盎然,受中国电教协会高校工科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深圳大学电教中心和电脑中心承办的中国工科高校多媒体技术研讨会,于1997年4月7日在深圳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所工科高校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输入输出”、“Powerpoint的使用”、“Authorware的使用”、“视像会议系统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等八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大学与香港兴华人才开发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兴办了非牟利性质的继续教育机构—深圳国际科枝工商管理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个“中心”成立以来,除为中央10多个部、委、行、局举办高层次的培训班、研修班外,还借助国内的师资力量,在香港举办多起有关中国对外贸易、金融、涉外经济法等“高级文凭课程班”、招收热心中国贸易的港澳人士、外国驻港官员和国际友人参加,为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和人才作出了贡献。本期发表该“中心”副理事长、副总监、深圳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廖远耿同志的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了一次“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就21世纪我国大学教育的宏观背景、发展趋势、教育模式变革等几个专题展开研讨。与会的教育专家、管理工作者本着“虚实结合,求同存异,平等交流,自由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挥杆赛场     
《教育》2011,(17)
5月29日,2011迎大运全国高校高尔夫球邀请赛在深圳观澜湖球会开赛,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香港UIC、深圳大学等39所大学生男女选手参赛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技术》2011,(3):13-13
2010年11月13日香港教育访问团一行50多名师生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信息中心与辖区10多所中小学校代表举行了“视像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研讨会,就如何’开展教学教研交流、网络远程拓展课程建设、网络远程辩论赛等问题举行了深入的研讨,达成了很多合作意项。研讨会上两地老师还分享了远程教学活动的心得,会后到姊妹学校实地参观交流,进一步使南海、香港教育合作向深层推进。  相似文献   

7.
由世界合作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合作教育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理工学院(最后一天在深圳大学)举行。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我国代表36名。香港总督及香港贸易发展委员会常务主任均对会议在香港举行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我国家教委副主任增藤在深圳的会议上也对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理事名片     
《教育与职业》2006,(34):116-116
陈小波1955年生人,副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深圳大学、深圳市教育局、深圳教育学院工作,历任深圳大学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深圳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广东省重点科研课题等项目。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现兼任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相似文献   

9.
深圳大学     
《高教探索》2005,(1):i002-i002
深圳大学是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目前深圳市惟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大学。深圳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拥有一个面积1.44平方公里的校园,有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深圳大学(简称:深大)刚刚成立,当时还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当教师的黄云森主动申请调到深圳当时那片还属“荒芜”的土地。二十多年过去了,深圳变成了美丽繁华的城市,而他也从深圳大学网络中心退休。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2001,15(1)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由香港大学、第一军医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和广州市科协共同主办的“粤港澳继续医学教育研讨会” 于 2000年12月6日~8日在第一军医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与交流”,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的88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大会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 一、交流了经验 本次大会共提交论文57篇,经主办单位联合审稿,遴选出25篇论文作大会交流、粤港澳三地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首次聚集一堂,交流了各自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如香港大学医学…  相似文献   

12.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焦点问题。新时代香港青年理应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业,但现实中的“非理性行为”却令人瞠目结舌。基于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历史演进的动态追踪,把握其“前世今生”以重塑当代价值,立足新时代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透视并深刻捕捉外在表征,据此可构建瞄准危机的系统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13-14日,由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统筹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0届香港‘常识百搭’科学专题探究展览”在香港科学馆举行。本次活动的筹委会邀请广州的师生赴港参与活动,同时还第一次邀请了台湾和澳门的代表队参加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14日,“视像中国”第五届远程教育年会暨教师研训文化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隆重举行。来自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200余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平日里只能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交流的老师们,终于得到了“亲密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王世贵 《四川教育》2013,(12):40-40
2013年3月22~27日,我校34名师生赴香港学习交流。短短一周时间,师生先后进入香港石湖墟公立学校、香港圣公会置富始南小学课堂,开展了深入的课题学习交流与体验,分别拜访了香港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陈载沣博士、香港活知识立群社总裁许国辉博士、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校董、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梁美智女士、曾荣获香港特首表彰的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校长徐俊祥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校长杜庄莎妮女士等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校长,陈载沣博士还为我们做了“香港学校特色发展”讲座,杜庄莎妮女士作了“学校课程规划”介绍。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学》2007,(6):F0002-F0002
2007年4月13-14日,由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统筹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0届香港‘常识百搭’科学专题探究展览”在香港科学馆举行。本次活动的筹委会邀请广州的师生赴港参与活动,同时还第一次邀请了台湾和澳门的代表队参加交流。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粤港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日至24日在广州市隆重举行。 粤港澳地区文化背景相似.交往密切。近几年三地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发展,交往更加频繁。为了加强三地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2005年起,每年三地轮流举办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题研讨会,以便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定期聚会,互相交流。第一届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主办,于2005年7月在香港举行。根据三地的约定,本届研讨会由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主办.并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及将要通车的深中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物流成本的模型,计算物流成本变化的差值,验证调研观点,即深中大桥的通车会增加深圳港口的货运量和香港机场的货运量,过桥费是调节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即进一步加强湾区跨江物流线路的建设,差异化的发展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增加广州机场和深圳机场的国际货运线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深圳大学地处深圳这个新兴城市,在建校的28年间,随着深圳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居于全国高校的前沿,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也不例外。本文将以深圳大学网上校长信箱以及深圳大学微博客等校园网络文化现象,对网上校长信箱、大学生微博客的语言特征和代表势力进行分析,总结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深圳大学校园建设中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