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别记者     
梁衡 《传媒》2000,(10):47
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九八七年三月我正在黄河壶口瀑布现场采访,一个电话由北京打到地区、县里,调我回京。我知道记者生涯要结束了。 其实这几年我就有这种预感。记者是年轻人的行当。我二十五岁开始当记者,一直在基层记者站,干到四十一岁。后几年我明显觉得老了,记者的生命像运动员的生  相似文献   

2.
(一) 彭老总永远铭记在人们脑海里人们都说记者是在不断地记录历史。我要说是历史在催促记者作记录。记者挥毫写下的生动现实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亮点,而浩翰的历史则是记者笔下永恒的话题。多年来,我身处朝鲜一隅,无缘目击指点江山、撼动乾坤的历史事件,却有机会追寻抗美援朝的宏伟历史,感悟志愿军将士们气吞山河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3.
激情·真情     
作为一名有近20年新闻龄的党报从业者,使我深深体会到:记者不仅纪录历史,也在参与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文明进程。在新的时代记者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而我认为记者还应拥有激情和真情,唯有拥有激情和真情,记者的综合素质才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4.
《生命,为人民燃烧——记陕西凤县坪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孟西安 新华社记者边江 陕西日报记者蔡方祖 见《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7月10日第1版)这篇通讯的意义似乎不在于其自身的完美,而在于《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报道了人民之子田建国这样优秀的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 在生命的终程盖棺论定,古训有之。然而反观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他们生命展示的千秋大义,不绝于民族命脉,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闪射生命的光华,又非盖棺所能论定。“生命,为人民燃烧”,不仅仅是对田建国短暂一生的评价,也昭示了“为人民燃烧”的“生命”的永生。因而这一典型有着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和现实凝聚力,因为这一典型的基点与我党的宗旨是很契合的。  相似文献   

5.
(四) 基层是记者成才的沃土 新闻界的有识之士,都是把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看做是记者生命的脐带,当做提高新闻报道质量,记者成才的必由之路。他们认识到,若离开基层、离开生活,新闻作品就失去了生命。 我自从学当记者始,就把记者写出的好新闻与占有新闻事实的关系,比做鸟的翅膀与空气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日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青年记者在编辑部占了很大比例。我的同行告诉我,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很重视对中青年记者的培养。他们支持罗开富徒步采访红军万里长征路,在记者队伍中引起了“六级地震”,紧接着,驻河北记者董立国骑车采访河北四十六县,又有赵健、邓维的“西藏行”和姜洋的“长江行”……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经济日报编辑部访问时,无论在记者调度中心,夜班编辑室,还是其他部门,仿佛置身于处处有生气的环境里。在那儿,中青年编辑、记者挑起了大梁。特别是记者调度中心指挥记者采访,编发出一组组组合报道的,竟是几个青年人。我,不由地想起两年前,安岗同志对该报青年同志说过的话:“我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有人认为,青年人常招麻烦,我不这样看。我们自己都是从青年过来的,我十七岁参加革命,十九岁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到现在。《经济日报》对青年人来说,是事业的开拓,对我来说,可能就是生命的归宿。”给中青年记者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经济日报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许就是安岗所说的“生命的归宿”所闪现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正媒体记者有一次要采访我,约定见面地点在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黄兴故居,那里如今是武康路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所在地。关于那幢历史建筑的路牌号码,我脱口而出——武康路393号。记者听了,惊讶地问:"你怎么会这么熟悉?"其实,对徐汇区一幢幢的优秀历史建筑,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我在第一线从事房屋维修、测估工作20多年,加上之后的历史建筑管理和  相似文献   

8.
公正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社会历史公正和记者形象公正尤为重要.注重社会历史公正,提升媒体公正,反之会损害新闻形象;记者形象公正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和维护它,关键是形成正常的教育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盛杰 《新闻三昧》2008,(10):30-30
新的事物在不断产生,旧的事物逐渐成为记忆、成为历史,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新闻的个体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如何让新闻短暂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表现者、新闻生命的赋予者,他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新闻生命的色彩、影响力甚至生命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回首过去,总有很多话要说。但事实上,只有历史才能昭示未来,很少有人能够冷静地站在历史边上审视着无论波澜壮阔还是平淡无奇的历史,记者亦然。 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我得到的最严肃的评价莫过于“共和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记录者”。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老老实实记录历史的书记员。 对我来说,25岁就登上天安门城楼采访国庆集会和游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改革对记者提出的新课题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记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头。过去,人们认为,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话不错。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真实地记录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向全世界报道了十月革命;中国名记者范长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12.
王迪 《民生周刊》2021,(5):48-51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先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通过它展示的文物,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谈起与文物打交道的30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瑞霞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历史和文化赋予城市鲜活的生命,使它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3.
王雁翔 《军事记者》2006,(12):14-14
在解放军报今年“记者接力长征日记”报道中,我作为手握最后一棒的记者,在孙晓青总编辑指导下采写的10多篇稿子,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在这里,我结合自己1个多月的采写实践,就如何寻找被历史遗漏的珍宝,让历史题材的稿子生动精彩起来谈一点粗浅体会。正确认识被历史遗漏的珍宝在历史题材宣传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所谓被历史遗漏的珍宝,我理解就是还没有挖掘出来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会议等,人们已通过历史书籍有所了解,读者更多关注的是红军长征路上还有哪些人和事自己不知道,很希望跟着记者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品味激情     
生命有一种奇特的轨迹,偏左或者偏右,发生或者不发生,充满了意外. 生命中的意外与必然 9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会做记者,我对这个行当没有一点认识,那时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系大四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我的每一天几乎都在计算机程序中度过,大学里我甚至没有上过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新闻界》1999,(6)
写歌聊表我寸心我是巴渠山乡的一位农民,从事业余新闻工作近20年,所写稿件被采用2300多篇,且有不少稿件获奖,曾被多家报刊台聘为了驻地记者、特约记者等。我深感荣耀和欣慰,特写下了这首歌词,表达我这位“土记者”的寸心。但愿哪位作曲家,能将这首歌词谱成一支引人高吭的歌曲。记者之歌(词)四川渠县苗武我拥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我是记者!我是记者!!重任挑肩上,责任系一身。世界和平是我的理想;公正立场是我的灵魂;真实性原则是我的生命!不惧腥风血雨,不怕枪林弹雨,以笔为枪去战斗,戳破虚伪假劣,明论是非曲直,当好…  相似文献   

16.
从1985年开始,我一直是解放军报社记者。17年的军事记者生涯里,我报道过战争,也报道过和平。这是历史给我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成长在高等学府。父母都是教师,祖母也很有才华。也许是受家庭影响,我自幼就勤奋好学,拥有许多理想。我曾想过要当书法家、画家、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医生和记者……可从未想过要当编辑,因为我那时并不了解编辑这一行。 我是从照相馆考入大学的,在大学里,我参加组建了校书画协会、摄影学会,还兼任校学生会摄影记者。大学毕业时,我认为最理想的单位是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可却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编辑岗位,一干就是十余年。我从不了解编辑工作到热爱这一行,甚至视出版事业如生命,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  相似文献   

18.
意外中的意外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当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记者会幸运地置身其中,成为历史的记录者。1990年,发生在亚洲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名记者获得了进入亚运村采访、记录这段辉煌历史的机会。我接受了报社指派的采访任务,非常意外地走进了“亚运记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12,(11):36-36
新中国第十二个记者节到了.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在为这个节日欢欣庆贺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众所周知.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将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通过报道呈现给读者,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作为军事记者,就是代替广大官兵,了解新闻事件真相、接触新闻当事人。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进行凝练加工.通过媒体帮助官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意识。所以.记者首先要有历史担当意识。记者既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进程中的普通一分子,又是特殊的一分子.因为他承担着记录、传承、讴歌时代的责任,记者的现实存在是记录时代.但他的历史存在是传承和反映明天的历史。记者的自觉历史担当意识表现在既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要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事业这块沃土上,至今我已笔耕了21个春秋,先后在4家新闻单位当记者。不管怎样变化,美国新闻学教授威廉·梅茨的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一旦投身于新闻事业,你就是为加入历史的推动者或震撼者们的行列迈开了第一步。假如你想成功,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为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