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克服新闻报道低俗之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充分理解新闻报道的社会主义本质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树立健康的文化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思想品位、道德品位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4.
抵制低俗之风 提高报道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贤良 《今传媒》2004,(4):29-31
低俗之风被认为是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四大公害之一。抵制低俗之风,提高报道品位和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邓涛 《青年记者》2005,(11):31-32
若干表现令人叹惜 一名新闻摄影记把照相机镜头对准坐在一辆警车里的5个小孩,他们正注视着消防队员将他们母亲的尸体从燃烧的大楼里抬出来,脸上呈现出痛苦和疑惑的表情.这张照片将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7.
龚孟伟 《编辑之友》2011,(10):58-59
新闻报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引导、教育、宣传和娱乐的功能,它本应雄踞于人类精神之巅,成为传播和繁荣社会文化的"灯塔"和引领社会进步的"航标",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1]但市场经济利益的诱导、颓废文化的影响、娱乐消费的浸染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导致了新闻采  相似文献   

8.
9.
田霞 《军事记者》2005,(12):53-53
军事新闻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报道,不仅有其特殊性,更有其挑战性。写好军事新闻并不是件易事,许多部队新闻工作都有同感。正因为如此,力争采写出优秀的军事新闻报道仍是部队新闻工作奋力追求的。  相似文献   

10.
费亮 《新闻前哨》2002,(10):34-34
一、新闻敏感的涵义及五种判断能力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称为敏感。新闻工作者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是  相似文献   

11.
所谓"擦边球"之说,来自乒乓球比赛,指一方把球打在对方台面的棱角或边缘上,使球体运动改变方向,这时对方纵有回天之力也无可奈何.这种"擦边球"虽然不合情理,不尽公平,但合乎规则."擦边球"也可用来形容其它,比如有意捅一捅政策法规的禁区,闯一闯红线,借以达到行为人从正常渠道或游戏规则中难以获取利益和果实的不良行为.本文论述的新闻"擦边球",是指新闻要素欠缺或传播价值不大的信息包装在新闻外衣下,通过编排程序公开于众的资讯.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文化娱乐新闻快速兴起,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力度,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营造和培育一种健康向上、轻松活泼的位菹蟹瘴?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位,这既是群众的需求,也是媒体与时俱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都是衡量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标准和品格。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常常会发生冲突这时,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读一读沈正赋同志的文章,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康振帅 《新闻界》2003,(2):61-62
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喜欢美,美也便自然地依附在我们生活空间,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新闻作为一种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读者和听众最多,最有影响的一种文体,也要给人以美感。谈到美的新闻和新闻美,也许有人会觉得和美学不搭界,认为新闻重于报道事实,“直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可信程度,决定着新闻的说服效果和传播效果。可信度高的新闻说服效果好,读者更乐于接受它,其传播效果就好。作为新闻载体的媒介——新闻信源,其可信性同样决定着它传播新闻的说服效果。低可信度新闻信源发出的新闻信息,由于其可信性的负影响,说服效果就要差一些。比如,同样都在发布新闻的因特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就要比其他网站的可信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警惕低俗新闻的“破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嵋 《传媒观察》2005,(4):56-57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