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6,(Z1):21-22
<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家里多了很多平时用得着但又不知如何管理的诸如各类证书、购买物品的发票、各种说明书、病历、书信甚至书画或照片、录像带等东西。随着档案知识的普及,人们想到了用档案管理的方法来管理这类东西,这就产生了现在称为家庭档案的一类新型档案。一、开展家庭建档活动的意义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位,是  相似文献   

2.
书信,又称信札、书札,泛称为尺牍、尺书、尺纸、尺翰、尺素等等。在我国使用书信形式进行交往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书信来往的记载,这样算来我国就有两千五百多年的书信交往史。从古至今,人们历来都很重视对书信,特别是名人书信的收藏与保管。从人们收藏与保管书信的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写信人自己收藏保管。古时,官场有退还书牍的风气,特别是对名人显宦的书札,收信人都细心保存,日后将其退还,以示敬重。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古代书札汇编,大都是以此种方式集中收藏保存的。也有写信人自己保存底稿的…  相似文献   

3.
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工具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史籍中就有了书信的著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1928—1929年前后,聂耳在昆明曾经有过一段纯真的初恋,这段历史一直鲜为人知。因为过去的几十年里,聂耳的书信和日记没有公开出版,这些书信大量遗失,保存下来的不多;另外,由于年代久远,而知道情况的亲友很少;再者又处在极“左”思潮影响的历史条件下,故而人们要知道一个名人的初恋,自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尺牍即古代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交往沟通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我们之所以用“尺牍”而不用“书信”,“是从其在中国古代的本原状态和涵盖范围以及传统习惯考虑的”。这种背景下,就给我们一个探求尺牍之用的空间和机会。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产品和人们沟通的一种形式,书信在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特殊功用。而目前对尺牍档案文献的研究,则存在着视野的局限性,缺乏系统全面的审察。在关注文化事业发展,同时呼唤民族文化复兴声音日高的今天,尺牍这一档案文献种类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家书抵万金     
我独钟情于收藏书信已有十多年了,至今已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书信近千封. 书信在收藏领域里是一个起步较早而参与人数始终不多的项目.在古代,书信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用来交换意见的主要工具.早在人类发明纸张以前,就已经有了写在布帛、竹简、木版上的书信.从那时起,书信便成了古代收藏家们的收藏对象,尤其是一些社会贤达、文人骚客的书信,更是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由此一代一代传下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如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唐朝韩愈的<答李翊书>等,就是书信中的精品,现在已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书信与日记,是中国历代文人使用最广泛的文体,也是档案史料的重要一页.书信,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电脑、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书信这一文体在传统生活中的使用逐渐被取代,然而我对其却仍未能忘怀.年少时家父短短的一封书信,在冬季里恒久地温暖着我的心.这样的感受,时下已难再重温.所以我对书信的好感,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8.
<正>清初,每遇重要、难办的公务时,下级官员往往会向上司致信联络疏通,洞悉上司态度或得到具体指示后,再行文处理公务。官员之间这类商洽、联系公务的书信,沿用了书信私密、结构灵活、言辞随意亲切的特点,虽为商讨公务却可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简约方便,又不受公文运转程序限制可越级致信。因此公务书信深得官员的喜爱并普遍应用,到乾隆朝时,这种具有公务性质的信函最终由书信转化而成公开的正式的官府文书。  相似文献   

9.
二、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一) 便条、条据和一般书信这种便条和一般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现分别简述如下。(1) 便条便条实际上是人们写的一种最简单的信。目的是为了办理某件事情,或传递某个信息,比正式信件简单、随便,只把事情简单地说明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中央档案馆珍藏了大量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手稿、书信、日记等档案资料。其中毛泽东主席的手稿共有4万多件,数量最多,最为珍贵。针对这类档案的纸张载体、书写材料状况及不同的幅面格式,中央档案馆对其装帧装潢形制和保存装具都选用了相应有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古文和古代书信尺牍时,常常遇到很多精采的称谓、敬词、谦词和委婉词,乃至祝词、客套话等,由于难以及时理解,以致影响接受能力。当我编撰《历史书信选》时就曾想过,假若人们手头上能有一本有关这方面的词书,可就方便多了。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满怀喜悦地阅读着《袖珍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中国古来就是“礼仪之邦”,各种文明礼貌的称谓,五色缤纷,长期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和书面中。很显然,《词典》的编著者们正是把握了这个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解密”爱因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长里短的书信更显示出爱因斯坦的坦荡淳朴和平易可亲,让人们看到一个完整和近乎完美的人7月10日,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最后一批文稿——他的私人书信在尘封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被公开。这批书信大部分来自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馆,一直由爱因斯坦的继女马格特·爱因斯坦保管,她曾要求在她死后的20年中这些信件不能公之于众——现在正好是她去世(1986年7月)20周年。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信件来自苏黎世中央图书馆的手稿收藏室以及其他收藏点。总数多达3500页以上的这批书信,将被陆续公开出版。其中,日期从1909年5月到1920年12月的465…  相似文献   

13.
尺牍,通常称作书信,属于应用文的一种,是人们藉以表达思想情感、交流学术研究和治学方法、叙述日常生活和世事动态的途径。有许多尺牍文词优美,抒写性灵,足供欣赏,也是文学的一种体裁,  相似文献   

14.
<正>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友人往来书信是研究其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自1980年《观堂书札》刊行以来[1],学界不断搜集刊布,主要的有《王国维全集·书信》(1984,下简称《书信》)[2]、《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2000,下简称《往来书信》)[3]、《王国维未刊往来书信集》(2010)[4]、《王国维全集》第十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一九四九年飞离北京时,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书信以前只在报刊上零星发表过。最近,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将它系统地整理成《胡适来往书信选》(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内部发行。书信选包括胡适自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并在附录中收入了胡适所保存的其他书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16.
一封来自20世纪50年代的书信,是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写给一名军史编辑的。当这封只有一页纸的书信送到收信人丁芒手中时,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写信人早已作古,收信人也是88岁高龄的老人。完全是出自偶然,我为这封跨世纪的书信的送达,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柯布西耶平心静气、上下求索,全心全意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宫殿:75座建筑,42座城市的规划,8000多张草图,超过了7000页的34本书,400多幅画作,44座雕塑,27部挂毯设计……他在世界各地做了无数场讲座,写了几万封书信,其中单是私人通信就有6500多封。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作品和资料均被妥善地保存了下来。基于这一系列被妥善保存的资料,本书文字平实、凿凿有据,不管是情真意切的书信,  相似文献   

18.
个人记忆是国家、社会记忆的补充。枝叶虽然不如树干重要,却反映大树生长的细节。自2006年2期起,我们将开设“个人记忆”栏目,刊登档案人员的日记、书信、回忆等个人历史记录,借以反映时代生活的侧面。欢迎广大读者提供这类材料的复印件,年代越久远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个人记忆是国家、社会记忆的补充。枝叶虽然不如树干重要,却反映大树生长的细节。自2006年2期起,我们将开设“个人记忆”栏目,刊登档案人员的日记、书信、回忆等个人历史记录,借以反映时代生活的侧面。欢迎广大读者提供这类材料的复印件,年代越久远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韩玲 《档案管理》2006,(2):18-18
个人记忆是国家、社会记忆的补充。枝叶虽然不如树干重要,却反映大树生长的细节。自2006年2期起,我们将开设“个人记忆”栏目,刊登档案人员的日记、书信、回忆等个人历史记录,借以反映时代生活的侧面。欢迎广大读者提供这类材料的复印件,年代越久远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