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national bibliographie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Italian National Bibliography—as relevant tools for national bibliographic control.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entral National Library of Florence (BNCF)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ibliographic control of Italian publications. The limits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Italian National Bibliography produced by BNCF are highligh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Italian National Library Service (SB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collective catalog among Italian libraries.  相似文献   

2.
廖永霞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7):102-108
概述国内外书目的FRBR化实践,从国外国家书目的FRBR化成果中吸取经验,探索中国国家书目的FRBR化,展示基于Primo资源发现系统的FRBR化试验结果,发现2011年中国国家书目中约有30%参与了FRBR化聚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国家书目FRBR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适应数字时代资源编目的几点建议:启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推进书目规范建设和全球共享;实现编目一体化;开发新型编目体系。  相似文献   

3.
梁静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129-132,35
对CALLS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中文书目数据和国家图书馆的中文书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将两家数据中的一些常用字段的不同规定作了对比分析,提出合订图书的著录和集中与分散著录中较有争议的问题,旨在为众多使用单位处理源数据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the Baltic Heritage Network, held in Tartu, Estonia on June 26–28, 2012.  相似文献   

5.
论述1949年至今汉文民族文献书目控制的发展轨迹,探讨汉文民族文献书目控制的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7.
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档案资源的书目控制的目的,其一在于加强国家档案资源的监督与控制,其二便于国家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文章从探讨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了构建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模式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书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古今文献实际,厘清众说纷纭的“国家书目”概念,呼吁重建“中国国家书目”,并针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联机编目书目数据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子婷 《图书馆论坛》2005,25(4):102-103,159
从书目数据著录的揭示与分析、文献内容分类的理解与规范、主题词内涵的揭示与规范三个方面谈如何提高联机编目的质量,并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卫群 《图书馆论坛》2007,27(3):120-123,112
对广东省25所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网络书目情报服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传统服务的继承与发扬、数字书目参考工具体系的建设、联合书目情报服务的正常化三个方面对高校馆网络书目情报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126-127
指出我国当代目录学著作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出版时间和出版内容上明显滞后以及形式不够生动、新颖等现状,认为其中既有目录学教育体制和出版发行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目录学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的主观原因。提出设立目录学研究基金、推出个性化的目录学著作、争取多个领域分工合作及培养目录学接班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Russian Book Chamber (RBC, Rossiiskaia knizhnaia palata) is Russia's national bibliographic center. In addition to compiling the many series of the national bibliography, it also publishes two scholarly journals and prepares periodic reports about book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in Russia as a whole and in her separate regions. The RBC has been undergoing many changes, including modernizing its 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pdating its cap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format, setting standards, working with other agencies to prevent piracy, redistributing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itself and the regional book chambers, creating bibliographical formats compatible with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etc.  相似文献   

13.
目录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书目工具有替代性,以及目录学研究者走错方向,背离了传统学术的合理轨辙。目录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原理、方法、功用也是古今适用的。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传统精髓,了解西方目录学优点,有助于编制出高质量的书目工具,促进目录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目录学透视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锦 《津图学刊》2000,(2):73-81
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分类实践及其它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作为作者提出“图书馆的根本职能是社会信息控制”这一命题的佐证之一 ,集中论述了儒家在通过目录对社会思想文化控制上的出色表现与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中西目录学比较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现代目录学是依缘西方学理而建立的,本质上就是“比较”的产物。作为比较的“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程序或模式,毋宁说是在讨论跨文化目录学比较中碰到的难题,主要包括术语差异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两个方面。始自上世纪初的中西目录学比较一开始就与价值立场有关,或“拿来”或拒斥,分别代表了特定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目录学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然后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目录学的动力因素,最后从数字目录学和专科目录学的角度论述了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书目工作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认为随着书目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书目的载体形态,书目产品,书目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适合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变化,书目教育功能将得到强化,共享编目成果将在碍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书目情报问题讨论做了一次专门的回顾与评论,认为这是近年发生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学术讨论,并有益于目录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现有网上书目推荐系统根据应用服务理念的不同可以分为Web2.0型和传统型,根据其使用的过滤技术可以分为非个性化推荐、基于产品属性的推荐、基于相关用户的推荐和基于用户知识结构的推荐。书目推荐的开展应当遵循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这三个原则。本文通过对豆瓣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网上书目推荐服务的调查,从有用性、易用性、满意度、可找到性、普及性和可靠性六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概括了传统型网上书目推荐系统的优势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编制徽州文书目录是徽州文书整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文章根据徽州文书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参照《文献著录总则》制定的著录规则,将徽州文书目录的著录项目归纳设计为九大项:编号项、题名项、类别项、事主项、年代项、地点项、细节记载项、载体形态项以及附注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