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休谟对道德导源于情感的论证以及对同情的内涵的创造性解读,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轻道德情感培育的倾向,具体表现在道德教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教育方法的灌输化等方面。这种倾向的认识论根源就在于混淆了理性和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在构建其情感主义伦理体系时,首次将"同情"概念广泛应用于伦理学研究,使他成为同情伦理学的先驱。休谟认为,同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禀赋与生存需求,是道德的基础与判断的标准。但由于休谟的同情原则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因此,他想调和个人情感的特殊性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的努力是很难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自我与他人如何合群共存的探讨中,休谟和卢梭提供了两种内在一致且可协同生效的同情方案。作为典型的现代理论家,他们对同情的关注和这种关注对道德情感的共同倚重体现了现代伦理生活对人性与道德的内向探索和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从这些共同的问题意识出发,两种世俗化且平等化的同情观着意强调了现代人能够基于自然的心灵内在构造而发挥道德情感的力量,葆有同情这种自然美德并坚持一种关照人类、超越立场和利益的普遍主义式同情姿态。进一步就具体的同情机制而言,休谟式同情体现为对一切苦乐感受和赞责评价的“同感共鸣”,卢梭式同情体现为对他人痛苦的“设身处地”,前者着眼于悲悯而冷静的旁观,后者着眼于自顾却热情的行动,它们共同导向了正义问题,有待当代阐释者甄别两种同情观的转型意味并由此探索如何借助同情改善社会。  相似文献   

4.
同情伦理学对同情的认识有两种取向,一是将"同情"视为一种自然的天性,二是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或自我反思能力形成的与当事人相类似或一致的心理倾向。同情被认为具有理性较少具备的作用和价值。尽管如此,同情的有效发挥却是有条件限制的。教育直面多样的、具体的生命,这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成为必须,同情则可以在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情伦理学的同情观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体间人格的差异,将主体性推至极端。从同情伦理学中汲取其合理成分,需要基于教育的立场,重新理解同情的内涵,辩证地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并帮助教育者拨开同情的迷雾,在实践中展现同情,体验同情带给人的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休谟伦理学理论特征的任何一种规定,都可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相反的表述。通过对休谟伦理思想的整体考察,可以尝试将休谟伦理学的理论特征归结为四个方面:在道德的根源上,表现为理性辅助下的情感论;在道德的基础上,表现为环境影响下的人性决定论;在道德评价依据上,表现为温和动机论;在道德价值原则上,表现为规则功利论。  相似文献   

6.
休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休谟的自然之德虽然体现出他依然流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是"与"应该"的区分瓦解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的合理性,对德性的泛化和对德性整体性的消解,也显示出他对亚氏伦理学的背离,所以休谟伦理学不同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同时,休谟对规则和功利的探究又启发了其后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可以说,休谟伦理学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向近代规范伦理学的转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
从17、18世纪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发现情感在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休谟伦理学是否为相对主义的争论就源源不断。相对主义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是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相对性,否定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可通约性。从休谟对道德行为的发生、旁观者的同情机制、快乐原则、德性等问题的论述来看,休谟伦理学给予了情感伦理学以稳定的价值判断根基。实现了其伦理学非相对主义的本质。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允地对待情感。  相似文献   

8.
休谟从情感主义的立场出发,探究了人性中同情的根源、发生、作用等,揭示出同情是维系人与人情感共鸣、相互理解的关键,借助人特有的同情,个体的人能与社会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休谟同情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同情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同情的传递、感染,可以使情感在人类中产生共鸣.但对于同情的发生机制,直到休谟才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同情的发生有人性论的依据、认识论的基础,有自我的存在、人类身体结构和心灵结构的相似性及经验论方面的依据.虽然休谟没有彻底解决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但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人进行道德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10.
王瑾 《文教资料》2009,(8):89-90
休谟在继承前辈的同情伦理思想的基础之上,赋予了"同情"新颖的内涵,并将其地位提升到了人性论的高度,将同情视为人性第一原则.同情是人和人之间情绪和情感的互相感应、传递."同情理论"是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集中体现,但其也有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阐释是理解、解释,阐释的伦理包括阐释的正当性说明,也包括对阐释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分析以及道德原则和道德义务确定。波兹曼认为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阐释主要运用于对文本、作品的解释,阐释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以文本为依据的理解。对被理解对象的领悟并加以补充创造,是阐释学应有的任务,挖掘文本中深蕴的意义,则是阐释主体的阐释目的所在。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意义,阐释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误读和曲解,对于阐释伦理来说,是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是否恰当的问题。制定伦理原则用以调和各种冲突或指导各种行为对人类总是必要的,就阐释伦理研究所确立的伦理原则是可接受原则,它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道德辩护。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之际,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视角,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需要予以正确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背后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应进行重新的审视,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理应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伦理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应用伦理日益结合、共同推动产生的新的学科领域.对金融伦理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金融业高速发展,使人们对金融伦理的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要进展:第一,日益认识到金融不是纯粹的技术活动,必然会涉及到伦理价值的判断,金融伦理是影响金融机构效率的决定因素;第二,金融领域中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从业人员之间存在种种利益冲突和伦理冲突,对冲突不同的处理使金融活动主体存在利己与利人并重、利己不损人、损人利己三种伦理道德境界;第三,金融伦理规则是对金融法律的重要补充,金融领域的诚信缺失和败德行为危及金融的稳定发展,金融伦理规制存在初、中、高三级层次结构柜架;第四,伦理投资可以荻得多层面的福利效应,伦理投资对公司、金融市场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效应.当然,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新亚书院的成立及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唐君毅四人联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象征着当代新儒家开始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牟宗三为核心,简要介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理论,从而了解当代新儒家是如何将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高度融合,以及他们对中国儒家提出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宗教观为基调,论述了其概念、历史、影响及发展的情况,说明该理论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当教条,要有辩证法的思想:既要认识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但其含有不少神秘成分,也要认识到宗教有悠久历史且对世界文明起过重要作用,但其对社会有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语境下,教育伦理学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在研究问题上从"教以道德"走向"道德地教",在研究动力上从.专业主义"走向"实践主义",在研究重心上从.道德规约"走向"实践反思",在研究路径上从"伦理应用"走向"教育返现".  相似文献   

18.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在俄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索其中隐含的深沉复杂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教诲,阐明诗人普希金超前的伦理意识,从中感悟一些人伦方面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以其对人类社会的杰出贡献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文章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作品中的社会背景,阐释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历史辩证地分析福克纳创作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