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以第三方评估方式对政府扶贫绩效进行评估方兴未艾。第三方在评估活动中展现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高效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等现实特点使其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实现群众诉求表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扶贫领域的第三方评估绩效尚存在着诸多潜在制约因素,需要从评估制度设计、评估主体能力建设、评估流程管理、评估结果使用等角度进一步完善,促进第三方评估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3.
4.
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是由独立于教育系统的第三方组织开展的教育评估活动,其优势明显,可行性强,为国内不少高等学校所采用.但是,由于教育质量的评估受多方因素的影响,第三方评估模式在实践中受到人们的质疑,比如麦可思模式和零点模式在隐性因素的评估中显示出不足等局限性.因此,高等学校需凭借内生的力量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现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存在的若干问题,认为应根据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点,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与社会团体、专业组织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构建第三方评估体制,并就如何选择评估方针、设计评估体系以及建立评估中介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方评估,印由独立于政府部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国自2004年首次推行第三方绩效评估试点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三方评估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到体制不完善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排斥影响,目前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要真正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我们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构建我国独立第三方的立法后评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分析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立法问题,从而完善立法.独立第三方的评估可以提高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公正性与客观性,我国现已具备建构独立第三方评估主体的条件与基础,但还需要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逐步深入, 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也逐渐由政府评估走向第三方评估,教育的第三方评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我国的第三方教育评估起步较晚,存在诸如立法缺失、公信力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进而对健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法律、培育第三方评估的市场、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等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21 世纪初以来,“第三方评估”成为热词,至今热度不减。在高等教育领域,第三方评估越 发受到重视,但有关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不仅导致评估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 度建设难以落地,评估经费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评估的专业水准和规范化发展受到制约。改 进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必须从发展入手。比对和借鉴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基于法律 对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经验,明确确立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法律地位的重要性,从而保障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有效开展,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政府和高校之外独立的机构,可在外部质量评估、科研、学术等方面给予政府和院校客观的建议。然而,在我国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目前发展还未形成规模,真正参与到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管理决策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战的形势下,北京师范大学多次组织研究生参与全国和省级的年度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和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旨在探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引导研究生深刻理解国情、树立正确人生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结果表明:研究生参与评估调研是一次自我挑战的宝贵经历,也是重塑“三观”的一次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为研究对象,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分析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紧紧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经济路径、政治路径、社会路径、文化路径和生态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的层面看,现代社会的贫困问题都是知识与能力贫困的表征与结果。现代社会贫困的这一特征,直接昭示着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扶贫功能,不但可以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而且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中坚力量。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参与的主要内容,并对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reducing poverty in Botswana through adult-education programs. Because language is the medium through which human beings communicate and grow intellectually and socially, it should form the basis of any discussion involv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order best to respond to societal changes an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ess privileged and the more privileged, adult-education programs should be guided by language policies that are sensitive to this pivotal role that language plays. Language is important in any discussion of poverty reduction because it determines who has access to educ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at adult-education programs in Botswana take account of the multilingual nature of society and so allow learners to participate freely, make use of their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enhance their self-esteem and identity.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为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探讨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即习近平新时代扶精准扶贫思想,并着重探索利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为学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深刻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目前,与经济贫困相比,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更显突出,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此,高校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涵,针对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对精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助措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影响因素,实现精准扶贫,以扶贫建档立卡资料为主要分析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X市五个地区的贫困户情况进行统计,利用对应分析方法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贫困户属性变量的致贫原因以及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同一属性的贫困户在不同地区的占比不同,存在显著差异;贫困户属性变量与致贫原因变量存在关联,不同属性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同一属性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与地区存在关联,不同地区的同一属性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存在差异;在众多影响贫困户的因素中,家庭成员的学历因素是重要因素,低学历与家庭贫困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have been promoted in many places as a feature of poverty-reduction strategies. Such projects have often been implemented without a strong in-built education component, and hence have had little success. Agricultural projects seek to improve food security by diversifying a household’s resource base and facilita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mpowerment of women. The present study presents a survey design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level and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dairy-development projects in Kenya. Results reveal higher occupation and employment levels among beneficiary than non-beneficiary households. On the other hand, beneficiaries of poverty-reduction schemes require specialized training. Apart from project-specific training, the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alone cannot predict the attainment of project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