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之后经常发生出人意料的结果,那些被认为很有把握的“熟题”得分率很低,这并非由于个别人的疏忽而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而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熟题效应”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解答物理题时遇到了“熟题”,跳不出原题的框框,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而不见,仍按原来思路去分析解答,结果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性文题已成为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之时,考生极有可能遇到相识已久的所谓“熟题”。于是乎,大多考生会心一笑,胸有成竹,一挥而就,自以为胜券在握,高分“舍我其谁”。果真如此吗?下面以荆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为例,试探熟题出新的高招。 荆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高考物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作图能力、物理模型和物理方法的迁移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笔者发现物理试题在注重考查这些能力的同时,还有向“熟题”改造和“熟题”组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旧题新做”——细微之处寻真相在做题时,如果遇到的是新题一般会认真对待,但如果遇到“熟题”,则往往会放松警惕。但是,要注意出题者往往会在“熟题”中作些细小的改变,这是最可能出错的地方。例1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是(多选)()  相似文献   

5.
看似简单的“熟题”、“常见题”却常会做错,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原因是思维定势在作怪,它让我们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感觉“似曾相识”,却没有注意到题给条件的细微差异,而导致的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缘起 期中测试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发现一些被认为很有把握的“熟题”得分率居然很低。教师们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审题不认真、思考不缜密,可是.稍作分析就能发现这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实际上是“熟题”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和 2 0 0 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都采用了等级评分标准。怎样在考场急就章中提高作文的等级品位 ?我认为其中有一个值得探讨的控制问题 :1 心理控制。考场作文要发挥自如 ,考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归纳为四句话 :“松弛神经 ,满怀信心 ,视生为熟 ,视熟为生。”这四句中 ,“视生为熟 ,视熟为生”是核心 ,即要求考生把生题当作熟题看 ,把熟题当作生题写。考生拿到题目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似曾相识 ,觉得比较熟悉 ,好写 ;一种是感到比较陌生 ,难写。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 ,不能贸然下笔。 1980年的高考作文题《读〈画…  相似文献   

8.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由于高考注重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以数列为背景,并与其他知识相融合的新题型.从表面上看,这些题目比较生疏,复习时没有见过,但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扎实,注重数学思辨,“生题”可以转化为“熟题”,“非常规”题可以转化为“常规题”,体现了“难题不怪、新题不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题”,是相对成题、熟题而言的。物理高考中历来强调通过“生题”考查能力,特别是考查较高层次的能力。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中明确能力测试目标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物理单学科《考试说明》相比较,主要是去掉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写生疏的、不了解的人,必须通过访问、介绍、观察等途径,先熟悉起来再写,即所谓“生题熟写”,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而何以“熟题”却要“生写”呢?还得从一篇作文说起。前不久,一位五年级老师捧着一叠作文簿,对我说:“你看你看,连这样的题目都写不具体!”我翻开一看,写的是《我的妈妈》,可谓最熟悉的题树、最了解的人了。可看看正文,果然不佳。在我所翻阅的十几篇作文中,除了“大同小异”的外貌描写外,大都是一些概括性的叙述,诸如“我妈妈可忙啦,家里的活儿都是她干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生物学科测试题中的“生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题是相对成题、熟题而言的。高考历来强调通过“生题”考查学生能力,特别是较高层次的能力。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了能力的测试目标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设计简单实验,并对实验方案、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字题教学中的辨症施治福建胡金坤文字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式题和应用题之间的一座“桥梁”。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正确使用数学术语”。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对数学语言掌握的熟炼程度,直接影响其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转化思想”在数学的应用及教学中通过举例作个简单归纳.一、生疏问题向熟悉问题转化数学题目成千上万,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掌握它们的解法,就拥有了会解大量数学题的能力.考试中会遇到生题,碰到生题就要生题转化为熟题.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生题转化为熟题的过程,要相信生题只是瞬时陌生,只是你平时曾经做过的某个题目变化来的,只是把某些知识的重新组合,题目的某些方面过去肯定见过面,要  相似文献   

14.
本着公平原则,高考回避熟题,力求原创,大量“非标准问题”进入试卷.实践表明,面对这些“非标准问题”,考生往往如临大敌、不知所措,以致弃而不答、答而不对.  相似文献   

15.
!!!!!!!!!!诗文诵读心灵氧吧口语交际课标阅读【注释】①题画竹:在自己画的一幅画竹图上所题的诗。②这句是说,自己画竹“减枝减叶”,以少胜多,不仅突出竹子瘦劲孤高的神韵,而且寄托了画家的情怀。③这是总结性的诗句。由“熟”到“生”,由“极工”到“写意”,这就是郑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走熟路栽跟头,多半是因路走熟了,而掉以轻心.殊不知,路走得再熟,也难免哪天会碰到障碍和陷阱.同样,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因题型常见或对某些问题形成固定的模式,而未发现题中隐藏的“机关”,步入“陷阱”,导致错解,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现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7.
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之一是来自课本的习题或例题,对课本中题目的改编是高考命题专家的拿手好戏,在近年高考中有这样一个“熟题”屡屡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都是一类远距离的测量问题,因此笔者把它戏称为:“隔岸观火”型三角应用题,其原型来源于课本,经过专家的改编后,真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本文借这样的类型题来体味命题专家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工作中和因特网上,经常能遇到和看到高三学生的提问:“物理的实验我都背得挺熟,可是一见到题还是不知从哪儿下手,请问这段时间该怎么复习物理实验?”许多从高考考场上走下来的学子感叹:“高考物理实验题真难!”部分物理教师也抱怨:“高考物理实验题脱离物理课本命题,指导学生复习时感到茫然”.笔者研究后认为,教法、学法要紧跟命题思路上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连笑 《中国考试》2007,(11):10-15
综观2007年数学高考文、理共37套试卷的670多道试题,出现了许多由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颇有新意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符合考试大纲的“能力立意,考查基础知识,考查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特点”等基本精神.而且“难题不怪.新题不难”.虽然表面上看,题目比较生疏.复习时没有见过,但是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注重数学思辨,“生题”就可以转化为“熟题”,“非常规题”就可以转化为“常规题”,解答这类试题可以检验考生的数学基础掌握的程度,思维能力达到的程度,数学思想应用的程度等数学实力。下面举几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经过强化的训练,学生是会解题了,但这只是在模仿,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此被扼杀了。我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屡屡获奖,然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是极差的。新中国成立了50多年,但没有一人能捧上诺贝尔奖。“熟”并未能生出“巧”来,相反,学生的创造精神07题造在手新人生神却被无情地扼杀了。“熟”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熟”会生出笨来,“熟”会生出厌来!三、跳一跳,摘果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一开始便是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很顺利地从旧知向新知过渡,称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