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向芦沟桥中国守军的突然进攻,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得以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从而最终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对此,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愿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2.
(一)芦沟烽火起兵荒,寇猖狂,搞三光。血染神州,天地也悲伤。沦陷山河留惨史,民族恨,水难忘。战歌高唱卫城乡,闪刀枪,杀豺狼。国共同仇,矢志挽危亡。抗日八年迎胜利,情激奋,泪盈眶。  相似文献   

3.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以七七芦沟桥事变为契机,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侵略中国,从1936年3月起,就借口保护侨民而不断增兵,扩充在中国驻屯军的编制,所属驻屯旅团(其中包括步兵2个联队,炮兵1个大队,工兵1个大队,电信兵1个联队辎重兵1个大队),还有守备队(在北平、天津、山海关共3个大队),再加上宪兵队、骑兵、山炮、坦克车、航空、摩托、化学各兵种;同时,日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组织领导的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促成。本文认为1936年11月份的绥远抗战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则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动力。绥远抗战不仅是西安事变的契机,而且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正是从绥远抗战的胜利,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找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出路,因此毅然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与浙江省教研室合作、精心编写的《浙江抗战烽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学生读本》于七月初出书,这是一本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编写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性学生读本。本书由浙江抗战概况、侵华日军暴行篇、抗击日寇战斗篇、抗口人物事迹篇、其他抗战史迹篇等部分文章组成,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钩沉浙江抗战史实,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贴近  相似文献   

6.
李振洋 《广东教育》2009,(12):59-61
【热点导读】 一、热点聚焦 1.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首都阅兵。数十个徒步和装备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次阅兵,参阅力量齐全、参阅装备先进、阅兵准备充分、官兵精神面貌好。向党和人民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32)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军乐齐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在此隆重举行. 阅兵式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战取得的伟大成果,揭示了在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明确提出中国今后要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侵略绝凶残, 暴戾多端①, 八年抗战斗顽奸②. 血海深仇悲切切, 旷世心酸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结合城乡手拉手活动,特设计本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手拉手同祭抗日英雄魂”活动,使学生了解先烈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事迹,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互助友爱精神,推动“手拉手”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活动要求: 1、与抗日英雄家乡的学校建立城乡手拉手友好校;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2001,(Z2)
1.全民族共同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1936年8月全面确立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对华政策,随后即初步付诸实施。西安事变的爆发打乱了其侵华步骤,也使得"一致抗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国内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事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1936年8月全面确立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对华政策,随后即初步付诸实施。西安事变的爆发打乱了其侵华步骤,也使得"一致抗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国内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事变期间,日本最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前 ,蒋介石在鼓吹“中日亲善”的同时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侵华野心也有所认识 ,并且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紧逼而逐渐加深。蒋介石虽然也泛谈救亡复兴、自立自强 ,但骨子里仍坚持认为中日两国国力悬殊太大 ,中国开战必败 ,因而把抗日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联合美英之上。蒋氏斑驳庞杂、矛盾抵牾的日本观和抗战观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14.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口在口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巾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上全面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重击日寇,美国原子弹的震慑,日本政府彻底绝望,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军部内的皇道派与统制派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矛盾,导致了1936年2月26日的空前大政变。二二六事变不仅关乎日本内政,而且对外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则首当其冲,因此中国朝野对此事变均分外关心。政变发生后,中国各大媒体即对该事变持续进行大幅度报道,对其发生背景、原因、影响、政局变动及善后处理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中国舆论更关心由该事变而引发的中日关系变化、日苏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等问题。以民间舆论为代表的国民外交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起到了相互配合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进”和“南进”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图谋称霸全世界计划的两个方面,是二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国策.所谓“北进”,是指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妄图消灭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称霸欧洲;“南进”,则是指通过中国向南洋一带扩张,进犯英美等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作为争霸世界总方针的两个具体策略,不难看出:不论是日本的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因此,中国战场的发展变化,都对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进”和“南进”是日本图谋称霸全世界计划的两个方面,是二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国策。无论是日本的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的制订、实施和失败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打乱了日本战略部署,挫败日本既定的“北进”、“南进”侵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 ,新桂系深感民族危机严重 ,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反应极为强烈 ,不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发表了许多抗日言论 ,清醒地看到了国家民族所处的危机 ,极力主张对日作战 ;在国民党集团内部率先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并以抗日为己任 ,提出了“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的口号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浙江教学研究》2005,(5):F0003-F0003
这是一本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编写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性学生读本。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成都市锦城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以一场意义非凡的抗战歌曲大联唱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师生们满怀激情、斗志昂扬地演唱了《地道战》、《保卫黄河》、《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抗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