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路人,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建设优秀和谐的班集体,必须从选拔培养班干部人手,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班干部和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下面就我个人的班级管理案例谈一下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相似文献   

2.
周凤梅 《辽宁教育》2010,(12):28-28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个班的干部能力强、有威信,班主任工作则得心应手;反之干部能力差,同学不服从干部的领导,班主任则疲于奔命,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班主任应十分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职学校对班干部工作的培养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班干部的培养是指导学生干部工作走上成功的关键、是毕业后在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班干部在班级人数所占有的比例大小、班级的管理的成败都与对班干部的培养、管理都有着密切联系;班级的和睦、团结进取,班级学生总体成绩的好坏与班主任自身的管理以及对班干部的培养都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杨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42-142
班干部是班主任最得力的助手,从学生中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当班干部,使他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班干部在一些方面存在疑问,要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力更强,使班干部更完成好班级工作,使班干部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工作中,小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的干部能力强、有威信,班主任工作则得心应手;反之干部能力差,同学不服从干部的领导,班主任则疲于奔命,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  相似文献   

6.
顾陈惠 《上海教育》2013,(28):83-84
班干部培养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历来受广大班主任的重视。但普通中学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这就给班干部培养造成了一定困难,笔者在班干部培养时从实际出发,借用佛家的"舍得"概念,以"舍得"原则为依据,在班级管理中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班干部的培养,有利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使学生能够学习班干部身上的优良品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有益于树立良好班风。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级工作中,如果班主任事事都亲历亲为、面面俱到,那么必然会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在班级事务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建立一支真正负责的班干部队伍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对班干部的培养,我摸索出了"三步走"的办法:选拔——培训——上岗。第一阶段:选拔,确定班级干部的最佳人选。为了确  相似文献   

9.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年级主任与学生的桥梁,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一个班能否形成一个团结、和谐、有集体荣誉感、有正确舆论的集体,班干部是关键,班主任的工作意图往往首先变成学生干部的具体行动,然后再去教育和影响全体学生,因此,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必须具有特殊的号召力和影响作用,而选拔好班干部,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才能有力地带动全班去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因此,班主任要管好带好班级,关键要选拔、培养、使用好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班干部。  相似文献   

10.
高亚丽 《文教资料》2014,(24):99-101
当前,班级组织在高校中依然是学生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班级学生干部在整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开展中的意义重大。班级学生干部既是广大学生的代言人,更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本文针对班级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指出目前班级干部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班干部培养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各类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因为一个班委会的组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班级进行管理,为同学更好的服务,成为老师的好帮手.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与最终目的.如果说做好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培养和管理班干部就是这门艺术中的重中之重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在群体当中选拔出优秀的班级干部,确实是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多年就职导员的管理经验,对如何更好的完成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其中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蓝,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谈谈我在这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对于班干部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的开展靠班主任的运筹,更靠班干部的"领头"。因此,选拔好、培养好班级干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是管理带好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班级工作中,小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的干部能力强、有威信,班主任工作则得心应手;反之干部能力差,同学不服从干部的领导,班主任则疲于奔命,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角色是模糊的,对学生的职责和如何履行职责都是不清楚的。他们甚至认为当干部是一种荣誉,是一种骄傲。所以小学低段班主任要重视对小干部的培养。选拔好班干部后,训练好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班干部,提高班干部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桥梁与纽带。他们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贯彻学校主导思想和班主任的管理思路,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权益的代表,班级管理需要他们及时把班级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干部源于学生,和班级同学时刻生活学习在一起,在许多方面比班主任更具有优势。一支负责、高效、朝气蓬勃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教育管理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此,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历来被班主任高度重视,视为班级管理的命脉。在新形势下,在技校班干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研究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技校班主任工作,下面谈一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选拔班干部的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格桑曲珍 《考试周刊》2014,(99):178-178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负责班级建设的整个过程,责任重大。想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外,还要有一支健全的班干部团队。正确选拔、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既可以辅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又可以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让班主任腾出更多时间管理更重要、更关键的事情。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又让班主任省时、省力、省心,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互动策略,就是直接或间接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或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通过自身主体与学校、老师或其他外部世界的不断互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环境。互动策略相对于控制策略而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民主管理班级的主体意识。第一,贯彻优化组合原则,这是互动策略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在班级管理的互动策略中,优化组合原则处于首位,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它包括师生关系的优化、班干部组合的优化、学习小组的优化等。如班干部的优化组合。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培养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就为班级管理中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开了方便之门。因此,班主任必须认真做好班干部的优化组合。其主要途径有毛遂自荐、民主选举、岗位考察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经过一至两周的岗位考察,然后选拔最能干、最胜任的同学担任相应的学生干部岗位。对一个新组建的班团干部班子,班主任可以用两至三周的时间,有意识地安排活动,细心观察,耐心指导,同时一个岗位还可以设多个预备干部,从而实现班干部的优化组合。优化组合成功后,班主任还要注意...  相似文献   

19.
刘洁 《考试周刊》2014,(11):170-171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也发生了转变,使高职院校班级管理难度增大。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多生源学生特点,提出了通过创新班级管理理念、方法与模式等进行班级管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班级管理所实行的是"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从班主任到小干部,从小干部到学生,层层控制,级级落实,学生没有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个人的情感、需要、愿望和兴趣等常处在抽象状态.而班主任把管理权又长期交于班中少数几位能力较强的班干部手中,置大多数学生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这样人为地把班级这个群体分成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与"群众阶层",造成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难免一些学生不服管而捣乱.很明显,这是一种不以学生为中心,不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班级管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中,我们时刻要记住"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