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队伍是宣传思想战线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中缺失职业道德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很有必要用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来治理当前新闻职业道德中的“不以为耻”现象。  相似文献   

2.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介绍,中国目前约有近百万新闻工作或媒体从业人员,其中约43%的人没有与所服务的媒体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没有“三保一金”。许多人甚至没有工作证、记证,有的人为媒体干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常的工资待遇等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个群体人数比较多,且一些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造成在工作中缺乏忠诚感和自豪感,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发展.从业人员激增,“体制”多元。一些新闻单位放松了对记的管理,有的记整天周旋于饭桌之侧,出入于宾馆酒楼之间。新闻与广告界限不清,创收活动与采访活动界限不明,采写活动没有回避制度.管它是证券经营,还是司法审判,没有不能去的地方,没有不能与自己利益兼顾的采访活动。因此,“公关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书省 《今传媒》2003,(6):30-31
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执著于新闻事业,创造新闻辉煌,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途径。 也有一些人认为,我没有“三贴近”,也照样可以写稿,可以采访,有的作品还得了奖:还有人觉得,市场经济新闻竞争那么激烈,哪儿有时间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不白浪费时间么?如此云云,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李跃 《青年记者》2006,(24):42-42
新闻要真实,这是从事新闻传播人士一致公认的准则。甘惜分教授说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分歧很多.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联合国新闻信条也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保证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受众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王新 《新闻前哨》2008,(6):32-36
世上的万物有阴阳.相反相成:媒体的传播内容有褒贬,不离不弃。舆论和监督自古有之.媒体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天经地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座右铭和敬业精神的写照.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及其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所在。目前在国内,虽然舆论监督已成媒体常态,但是一些人甚至新闻从业人员,时常在舆论监督的常识性问题上出错,这是需要厘清的。  相似文献   

8.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眼”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有经验的记者写稿子,特别重视寻找“新闻眼”。什么时候拎出了“新闻眼”,什么时候就写得出好稿子。正确确定报道选题,反复提炼新闻主题,是拎出“新闻眼”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4,(11):6-6
按照国务院对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关于确定“记节”具体日期的请示》的正式批复,11月8日确定为“记节”。“记节”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46年9月1日,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对新闻舆论的封锁,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在记节的纪念仪式上号召新闻界“更好地反映人民辉煌业绩,更有效地粉碎反动派的一切歪曲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没有再过此节。  相似文献   

11.
"无人新闻"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多 《新闻记者》2005,(3):18-19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人”的缺位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新闻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13.
罗文全 《青年记者》2006,(18):75-76
新闻价值创造新闻影响力,新闻职业让了我们养成了这样的“本能”:当听到某件事情或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这个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确定有价值之后,才去深入了解和核实事实的真实与否。如何成为发现新闻价值的优秀“选手”,是新闻实践中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4.
一张党报是否健康,是否具备充沛的活力,是否充满精气神,取决于办报主导思想是否正确、稿件是否高质量、版面是否新颖等诸多因素,编辑是党报宣传的策划、串联、合成、把关者,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把握和营造这种氛围的任务。党报的精气神来自好编辑,好编辑要靠好素养支撑,,因此,只有既精于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出版技术.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才能让党报既有强健的“筋骨皮”,又有饱满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的社会化和法制化,新闻工作者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新闻诉讼正呈上升趋势。新闻工作者因法律知识贫乏而导致职务“触法“的现象不断出现。我国55万新闻工作者中.精通法律的不多.绝大多数对法律一知半解,因此,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出现“触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中国新闻界最新统计数据2000年11期《新闻读者》刊登了《中国新闻军团“揭秘”》一文,介绍了中国新闻界最新统计数据。摘要如下:1.目前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共有75万(1991年统计数为55万),其中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45万多,报纸通讯社系统从业人员30万左右。据新闻出版署有关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5万编辑读者;2.据中国记协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最近一次的调查,在新闻工作者中,男性占67.1%,女性占329%。平均年龄37.4岁,29岁以下占24.6%。大专以上学历占93.2%,其中本科学…  相似文献   

17.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公民新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骏骧 《新闻窗》2008,(3):91-93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至今尚未有一个权威定义。嗵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而以上定义里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8.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20.
柳萍 《青年记者》2007,(3):109-110
所谓记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