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缓,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当前我国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下.对死刑的司法控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法理观念不清、解读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中被滥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明确规定死缓的适用条件、将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概念具体化、增设死缓为新刑种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缓制度。  相似文献   

2.
死刑刑罚的不可逆转性,使得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成为保留死刑国家的首要目标,而有效辩护制度不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更是刑事司法由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刑事领域死刑案件辩护有效性的理念及其保障机制的阙如使得我国死刑辩护质量不高的司法现实凸显,这不仅不利于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更与域外法治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相关要求不尽一致。为此,文章对我国死刑辩护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司法实践、具有本土化特征的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死刑存废的主要观点及我国死刑的观状。然后论述我国应当保存死刑并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最后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死刑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当前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法制观念等条件,所以我国一贯实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但是这一刑事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由于封建重刑主义思想、传统价值观以及我国现阶段经济和治安状况的影响,在实体控制和程序保障方面都出现了种种问题,除了在死刑适用对象限制方面值得肯定外,不论是死刑适用条件、死刑实际执行制度,还是死刑程序保障方面都没有充分体现严格限制死刑的政策,使得我国的死刑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贯彻,甚至还与死刑政策发生了某种背离。  相似文献   

5.
死刑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 ,必须严格加以限制。就死刑的司法限制而言 ,主要依靠审前阶段、审判阶段以及死刑复核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 ,可以将死刑的适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控制死刑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分析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死刑政策,揭示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当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贯彻“少杀、慎杀”死刑政策,对死刑立法进行重新配置,重构我国的死刑制度,在制刑、量刑和行刑三个阶段对死刑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在创设之初刑事和解的案件仅限于罪行较轻的案件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我国在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后没有统一立法,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案件范围有扩大的趋势,甚至在我国出现死刑案也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例.文章主要分析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严格限制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刑事立法还不能一步到位的废除死刑的情况下,通过刑事司法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也是学者们的共识。毒品犯罪作为常见多发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立法上对其保留死刑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要在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对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9.
从长远眼光看,死刑的命运必然是被废除。本文分析了我国死刑的立法现状,并从死刑自身的缺陷、作用的局限性、国际发展趋势、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废除死刑的理由,最后指明了我国废除死刑的必然性和道路的漫长性。  相似文献   

10.
死刑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必须严格加以限制.就死刑的司法限制而言,主要依靠审前阶段、审判阶段以及死刑复核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可以将死刑的适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殊程序,它在严格适用死刑,防止错杀、滥杀,保障人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司法实践中死刑核准权的下放,以及我国当前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死刑复核程序名存实亡,进一步规范与改进死刑复核程序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死刑司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死刑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司法控制显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严格按照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规定准确适用死刑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死缓的司法适用,依法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司法上对死刑的立即执行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际社会死刑的发展有两种流行趋势:一是完全废除死刑;二是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严格限制并逐步减少死刑适用。在我国,一方面,死刑文化有着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及认同心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犯罪增加,盼望以重刑尤其是死刑换取安全感的思想有较高的民众认同范围。笔者认为应当理性对待死刑所起到的作用,紧缩死刑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制死刑并逐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干死刑的态度将是保留并尽量予以限制,这巳成为学界的共识。目前,我国学界大都是从“罪名限制论”以及“司法限制论”等角度展开探讨,而忽视了限制死刑的第三条道路——“死刑赦免限制论”。本文将首先对学界所主张的两种主要死刑限制论作一简要评价,进而论述在我国设立死刑赦免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死刑赦免制度提出完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林山 《华章》2012,(14)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践行这一理念:死刑从存在到逐渐加以限制直到最后被全部废除.本文从我国刑事立法进程、法环境和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也必和世界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早在21世纪初,主张废除死刑就是我国刑法界的主流声音,但20年后的今天,中国依然坚定地保留了死刑。这究竟是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法治尚不健全”?还是如某些“人权大国”所言有意忽视人权保障?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在刑事政策中保留死刑,在可以预见的历史阶段内有其复杂的必然因素和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死刑的限制和废除己经成为刑法改革的大势所趋,并成为当代许多国家秉承的刑事政策。包容性发展强调强调社会公平,实现个人和社会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中国在死刑问题上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抉择。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对死刑缓期执行的改造,为限制死刑创造了契机。此项刑事政策的转变,秉承了重大政策不争论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刚刚一审结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害室友的热点案件入手,简要的讨论限制死刑在我国的司法适用以及现阶段我国限制死刑的途径,提出了限制死刑理论和观念要通过热点案例传达的观点,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0.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我国特有的救济性程序,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其所具有的功能也为现代的司法理念所认同。此程序既然是一种审判程序,就应该具有司法权所具有的特性。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应该尊重此种程序所具有的本来特质,为积极追求司法目标的早日实现应赋予各方刑事诉讼主体各种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