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放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3.
香港女作家亦舒,作为女性的写作和为女性的写作来说,其作品是严肃的,亦舒用通俗的形式表明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即再现香港现代都会女性的生存境遇,展示她们在摆脱传统束缚、寻找新的人生价值过程中的笑与泪、得与失、挣扎与彷徨,并积极探讨女性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问卷星专业问卷调查平台调查并统计了市场常见的100种女性化妆品品牌的命名用字,从语音、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这些化妆品品牌名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揭示了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女性批评”力求批评的“性别公正”;“女性写作”是女性重新命名的话语实践;“女性文学理论”凸显了理论上的性别烙印;“女性文学研究”实质上是对文学的一种性别分析。借鉴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将“性别”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运用于文学研究,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女书意味着女性由“沉默”走向了“独白”,这是它在中国女性史乃至世界女性史上的意义.在女书文化拥有的那个隐秘的女性话语空间里,男性的缺席和女性有限的控制权使女性自我的书写成为可能.但是,生活在男性话语中心的传统女性注定无处可逃;故而女书要成为女性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书写,又是终究难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理解"新新人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坦率地说,当新新人类在商业炒作的喧闹中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给予它特别的关注。笔者一直认为由商业炒作而火起来的作品不会有多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后来发现不少人津津有味地谈论这类作品,并且又听说了查禁《上海宝贝》的消息,倒是勾起了我的兴致,因为我知道,凡是查禁的东西常常有它特殊的意义。后来我就找到《上海宝贝》阅读,此后,又读了卫慧的《蝴蝶的尖叫》、《像卫慧那样疯狂》;棉棉的《糖》;刘燕燕的《阴柔之花》以及魏微的《情感一种》等。读过之后,我既不像有些假道学那样以为有伤风化而痛心疾首,也不像有些另类姿态的人那样而陶醉沉迷。我觉得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所谓"女性",并非单指生理意义上的"女性",而是理想、美好事物的象征;所谓"女性崇拜",也就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相应地,对"男性"的嫌弃也就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小说从精神意蕴到人物安排,处处流露出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是作者生活经验和价值标准的下意识外化,是作者表明离经叛道立场的最直接方式,代表了曹雪芹心目中对所谓"正经"观念的悖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富有天才特质的创作,丁玲在小说中建立了一个空前膨胀的、陌生化的"女性自我",和当时以及以前所有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所区别,从而发出了一个时代最为偏激深刻的声音,但是由于时代以及创作者本身的转型,这种精卫填海似的决绝的女性形象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1.
从"蕉园诗社"看清初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女性中部分文人的女性意识渐渐觉醒.清初蕉园诗社的主要活动及其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平等独立意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对男权世界的反抗与颠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以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女权"与"爱国"之间——清末民初文学中的"新女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救亡图存和现代民族国家的想望是清末民初倡导女权的主要驱动力。男性主导的事实,"强国"、"保种"的目标,都决定了女权运动从一开始就运行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轨道中的命运。与此相应,文学作为女权倡导和"民族共同体"最主要的想象方式,也得到了一种同质性的理解和运作。于此语境,清末民初,"文治武功 女权 爱国"的"新女性"构型在文学想象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10,(6):39-39
[本刊讯] 在深入贯彻“两会”精神、隆重纪岔“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之际,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于4月13日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心系女性——女职工素质系列教育”活动第八届全国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女性命运及形象的描写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但从女性纤敏的心理和繁复的生命体验来关照女性之自恋与人生之挣扎而引人注目的当属女性作家王安忆。作家以独特的想象方式,对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生命符码(即女儿、妻子、母亲)进行无情的自恋拷问,其中有关女性人生的放纵、企求、无奈的叙述则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内涵和文化意味,同时也使其女性人物传达出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在相当长的历史里,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女性“孕育”和“生产”人的生命的表述确实是比较稀缺的。而且,在男女作家那里,这类表述又涂抹上了不同的性别印记。为此,笔者在这里要探究的是:男性作家以什么态度表现女性“孕育”和“生产”时的形象?而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又树立了“自己”怎样的“孕”“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