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2.
《陈风.墓门》是《诗经》中一首篇幅简短却颇有争议的诗。笔者通过对陈国历史史实、社会习俗的考证和对该诗关键章句、字词的分析,又参之以相关文献,对《墓门》进行重新释意,同时,通过考证也推定《墓门》诗当完成于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之间,为《诗经》所收最晚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诗经》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从性格类型看:有热情奔放的,如《唐风·有杕之杜》,写一位怀春的少女主动大胆地向男子求爱;有坚强刚烈的,如《鄘风·柏舟》中的女子对爱情始终不渝,对母命誓死不从;有刚柔兼济的,如《卫风·氓》里的女主人,既温情脉脉又刚烈决断;有漫柔敦厚的,如《邶风·静女》,姑娘对小伙子一片忠诚,赤心相爱;有羞涩怯懦的,如《郑风·东门之婵》,姑娘与邻  相似文献   

4.
有汉一代,今文经《诗》学昌盛,齐、鲁、韩三家均立博士。时代的需要及三家《诗》学自身的特点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然而,官办经学繁荣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学术危机,日益繁琐的师法家法严重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鲁诗》的抱残守缺、《齐诗》的阴阳灾异、《韩诗》的“引《诗》证事”“微言大义”是三家《诗》衰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以饱含诗意的笔触表现了一代热血青年的人生追求。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的与命运抗争、挑战人自身极限的行动,是人类几千年的心路历程。在思想和艺术上,他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又因民族的不同、时代背景的相异而各具民族特色,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礼》到底指什么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这与“三礼”的合称有关。本文从“三礼”的名称、形成时代和内容、取得儒家经典地位的时代等角度论证汉代“五经”中的《礼》当为《仪礼》,唐代以后“五经”中的《礼》当为《礼记》。  相似文献   

8.
刘基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他的寓言体裁之作《郁离子》、科举经义体裁的《春秋明经》、《拟连珠》以及八题一○七首被吕立汉称之为“议政诗”的诗歌。《郁离子》作于刘基四十九岁出仕明太祖之前一年,是近代论述刘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甚至唯一根据,相关研究已经很多。“议政诗”作于元末明初,主要是入明之前作品,近年有吕立汉的专文研究。《春秋明经》四十一篇的著作年代颇有争议,但其断定对于了解刘基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是必需的。文章从此书的文本分析结合刘基的传记、元朝的科举制度进行考究,检讨了既有的各种说法,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此书不是刘基早年练习举业之作,也不是明初之作,而是至正八年至十一年八月间,刘基任职江浙儒学副提举,为行省考试官时,为儒学生员讲说文义而写成的,具有应试范文集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宋代金石学的双璧--《集古录》、《金石录》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是宋代金石学的两部代表作,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它们有几个共同点:1、呕心沥血之作;2、证经订史之作;3、考信求实之作;4、引古筹今之作;5、传世经典之作。欧阳修、赵明诚为金石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关注的是唐代文言小说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唐代文言小说中浓郁“诗人气”背后的种种渊源:唐世风尚的推动,小说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指出了“诗人气”在不同类型唐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以此来理解和把握唐文言小说的精神内质,发掘唐文言小说别样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唐诗中,莲荷意象的运用频繁,其内涵也很丰富,但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与爱的象征;清与静的象征;人格象征。被后世之人不断地传承,永远保持其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小说集《遥远的祖父》,收入了学者作家汤吉夫先生上至20世纪80年代,下至本世纪初的许多重要作品。在这些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汤先生这些年来在小说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辛勤探索。汤氏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人格特征已成为其文本构成的一部分了。汤氏小说的立足点,是来自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而与那种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布道者的所谓"介入生活",是根本对立的。就小说的心理类型而言,汤氏小说无疑是属于荣格所说的"心理学式"的。阅读汤先生的小说,我们会每时每刻都感受到那种极为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唐君毅对佛教华严宗情有独钟,其原因有三:第一,华严宗“性起”之说与唐君毅“道德自我”有契合之处;第二,华严宗和唐君毅“心灵九境”的哲学构建,在圆融旨趣与融合方法上有共同之处,在立教以祛除疑迷之道上,唐君毅依然采取的是华严宗的方法;第三,华严宗“华藏世界”与唐君毅一生的志业理想亦有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由于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统治策略,早期金银工艺几乎完全承接了唐的风格,有些金银器可能就是唐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唐式作为唐代律令格式体系中重要的法的存在形式,体现了唐中央政府在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排等方面的细则性规定,是与唐令、唐格同样重要的国家立法。由于历史上唐式散逸严重,其系统性的法典依据难以考察,因此,唐式对日本式的立法影响也受到较多质疑。随着近年唐式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使其间的比较成为可能。日本民部系统式与唐户部系统式内容相对应,在立法上存在着移植关系。从形式到内容,日本民部系统式中的民部式、主计式、主税式对唐户部系统式中的户部式、度支式、金部式、仓部式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对这一关系的进一步证明,将使学界重新评价唐式对日本式的影响作用,尤其对日本学界所持否定性结论具有扭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唐诗的解读,一般应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具体说来有四点:把握唐诗独特的语言组合形式,体会唐诗的视听美感;分析意境构成,探索情与景的多元存在;掌握唐诗独特的兴寄手法,领会其深层意蕴;结合有关诗话、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唐诗掌故,做到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8.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的编撰及参撰人纪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仁宗朝重修《唐书》,自庆历四年开始,先后经宋祁,欧阳修等20余人参撰,历时17年,于嘉Yuo五年成书,史称《新唐书》。与《旧唐书》相较,“其事则增于前,其则省于旧”,然有得亦有失,二书并行于后世。  相似文献   

20.
刘向《列女传》编撰完成于西汉成帝时期,之后,历代学者在各类文献中著录了此书,然而,不同时代对于此书载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汉唐学者的重教化,宋代学者的慕古,明代学者重视版本的外观以及清代学者的重收藏,通过研究这些著录可以窥见历代学术风尚一斑,而对于《列女传》历代接受史的研究还有待于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