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蔡梦弼撰《草堂诗话》,元陈秀民撰《东坡诗话》,脍灸人口。余略仿其例,撰《柳宗元诗话》。今选录十一则,在《零陵师专学报·柳宗元研究》发表,与海内外同好共赏析之。一、刘埙评柳诗由宋入元的刘埙,字起潜,南丰(今属江西省)人,著《隐居通议》、《水云村稿》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论诗论文”,“皆出  相似文献   

2.
谈词话     
一、词话的兴起及其大盛词话之起晚于诗话,因为诗的历史比词长得多。诗话,据说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前此非无论诗之著!如潘若同《郡阁雅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多及野逸贤哲异事佳言,知非纯粹论诗之作,是则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氏(参考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总目提要》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词中的“意”,古人讲过很多话。如:“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刘攽《中山诗话》)。“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王若虚《滹南诗话》)。“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杜牧《答庄充书》)。  相似文献   

4.
《江雪》是柳宗元短章中的名篇,古今传诵不绝。因为该诗“读之便有寒意”(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人们在品读时视野常常不由沉落到“凄凉”二字上,于是,认为“(《江雪》)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余冠英《中国古代作品选》),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虽间有突破者,若宋之吴沅(《环溪诗话》卷下)、明之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清之王士祯(《渔洋诗话》)、金飚升(《粟香随笔》  相似文献   

5.
刘孝标注是《世说新语》最早、最好的注释之一,刘注中保存着大量的诗话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刘注中所引诸书多已亡佚,梁以前的诗话资料藉此得以保存,为中国诗话史提供了珍贵的献。  相似文献   

6.
诗话产生于宋代,也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 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渔洋的“神韵说”,又引出了宋以后“诗话之话”的话头,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专辟一卷义正辞严地履行《严氏纠缪》的职责。他们都毫无顾忌地站出来或抑或扬地来断这千百年公案。为什么围绕着《沧浪诗话》会出现这种纷杂的文学现象?这还要留给文学史研究家们去解说。本文试图解说的是《沧浪诗话》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刘大白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1905年,他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事业。1910年起,他编辑《绍兴公报》,积极宣传革命。面对绍兴封建顽固势力的投机“革命”,他进行坚决斗争,力主易帜。在袁世凯阴谋篡权的过程中,他予以大力揭露和批判,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主征讨。最后被迫流亡海外,但始终心系革命。应该说,刘大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攽《中山诗话》与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续诗话》有宋代诗话三古之称。而最早有较全面评价,实乃四库馆臣。馆臣之提要,言简意赅。但亦有不确当之言。其中《文选类林》著者或不为刘攽作,言刘攽郡望为中山,有不确当之嫌。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之说存疑,《锦瑟》"青衣"说存疑,杜诗功曹为晁氏所纠亦属未当详考。而剩余之论,确为精当。故本文试对其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0.
严羽(沧浪)的《沧浪诗话》(以下称《诗话》)是宋代一部最有特色的诗话。一般宋人认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许顗《彦周诗话》)。故宋诗话,或“旁采故实”,或“体兼说部”(《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序》),而《沧浪诗话》以其理论性和系统性在众多的宋诗话中脱颖而出。正如毛晋《沧浪诗话跋》所评:“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一段公案耳。惟沧浪先生  相似文献   

11.
《沧浪诗话》所涉及的几个诗歌美学问题郭建平诗话产生于宋代地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51起争议最多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  相似文献   

12.
《陈辅之诗话》15.道味竹鸡呼我出华胥。(第294—295页) 按:应作“华胥”,即“华胥氏之国”省语。《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因以“华胥”指代梦境。《潘子真诗话》10. 魏道辅诗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14.
1932年著名语言学家、新诗主将刘大白在《辞通》序中说了这样几句话:“至于《辞源》却是工商业社会中资本主义者雇用一般编辑人员杂凑乱抄而成的商业化的产品……所以其中谬误百出”。不必探究这位诗人型的学者说这段话的背景和话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 《静居绪言》刊于郭绍虞先生主编之《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先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平生搜集清人诗话不遗余力,而朋辈中复有以孤本、抄本见贻者,故收藏较为完备”(《清诗话续编·前言》),而《静居绪言》即是“未刊稿本”(《清诗话续编·校点说明》)而首次于《清诗话续编》中公诸于世的,确实弥足珍贵。此书作者“阙名”,据其于《清诗话续编》中排列顺序看,郭先生当视之为乾、嘉年间著作,并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孔雀东南飞》诗末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华山傍”的“华山”一词,大多文本注为:安徽省庐江县境内的一座小山。近代学者刘大白疑其即天柱山,又名霍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故而得名。这个结论与诗中所言故事发生在“庐江”是吻合的,从地理上指出了“华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都同意,诗话之体最早创制者为北宋欧阳修,其《六一诗话》为名实相符的滥觞之作。但是,诗话这一文体的名称并非肇始于《六一诗话》,它最早出现于讲唱文学作品的名称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在还无法查考该话本到底出现于唐还是宋,但可以肯定它的萌生至少是不会比《六一诗话》晚,况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跟唐以前的变文中“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无非是说明“诗话”这种体裁最初是一种通俗的口头文学,后来的文人学士移用来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严羽《沧浪诗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有很多佛教词语,对《沧浪诗话》中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以禅喻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