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胥黎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发展观,深化探索了由赫拉克利特到康德的宇宙发展观,探讨了印度古代宗教和佛学与希腊哲学的思想联系,首创佛学与欧洲心学的比较研究。这对今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破除“欧洲哲学中心论”、揭开现代欧洲生命意志哲学与佛学的血缘关系仍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代哲学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是主体中心性的哲学。然面而,康德的主体中心性学和如果离开了交互主体性理解,就是不可思议的。但康德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被束缚于他的主体性原则的视域内。黑格尔哲学力图跳出康德哲学的纯粹思辩的、主观性的局限,但他由于最终始有发展出一个交互主体性的视域,同样没有超出这种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世纪,唯心主义仍在学术界占据一定位置,还有很多学者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中徘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便是其中一位。费尔巴哈本想通过批判宗教和神学走上唯物主义,然而,他对宗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彻底,他主张完善宗教,意图在唯物主义之上建立一种新的爱的宗教,他这种把人的感情和联系等同于宗教的观点显示出他对宗教认识的唯心性,表明了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上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以人的实现为旨归,其宗教哲学在其整个的哲学体系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力图通过对其相关理论背景及整体思路的梳理,说明既不能将康德宗教哲学看作给上帝开的后门,也不能视为对德福之离的弥补。事实上,康德宗教哲学是有独立地位的对人完整生存状态的审美表述,对人实践活动的文化哲学省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命题—主客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源头的康德的实践哲学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及实践的目的等四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其区别之处正是马克思实践观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7.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的实践性主要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也主要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以实践为研究对象 ,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最终基础和最高根据来处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在内的一切哲学问题 ,以实践为最终基础和最高根据来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有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1911年以前毛泽东的主要哲学观点是唯心主义,1911年到1918年他接触了唯物主义学说,伴随着新化运动的深入,他的哲学思想里面又渗透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1918年到1921年,他受李大钊宣传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书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一位德国青年想拜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为师,以求得他的教导,并打算深入地钻研康德哲学。哪知道,当他满怀希望去拜见康德时,康德却异常冷漠,拒绝了他。……  相似文献   

13.
内在实在论与现代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的语意学、内在实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回答物自体的康德悖论,在不同意义上承认纯客体和认识论客体;现代唯物主义必须充分重视哲学问题的语言分析;现代唯物主义有必要对实用主义和实用的态度作恰当的区分。文章力求在20世纪的哲学背景下理解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许多当代科学哲学家来说,康德哲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背景参考系,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蓄水池”,这就是说,康德以前的哲学统统流到康德那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都出于康德,波普尔哲学也不例外。那么,波普尔哲学与康德哲学有什么渊源关系,康德哲学和波普尔哲学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对牛顿理论的评价在前批判期,康德的兴趣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可以说,真正决定康德哲学的方  相似文献   

15.
徐Yu早期广泛摄取诸种西方化思潮。他既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强烈兴趣,又服赝康德、柏格森的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认同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最终确立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与左翼思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其变革的实质并非创立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是实现了其哲学的"人学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人类世界"为主题,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实现了哲学主题和出发点的"人学转向";同时,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及"现实的人"的根据,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哲学的建构原则,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由此实现了其哲学对象及其根本内容的"人学转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去审视现存的"人类世界",揭示受"资本"统治的现存"人类世界"人的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由此提出改变现存人类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从而实现了其哲学价值目标的"人学转向"。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教育学就是以哲学和教育学的内在关联为立足点,以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来彰显教育学的本质.与其他教育学家不同的是,康德对"教育艺术"的内涵作出了奠基于判断力批判上的阐释,揭示了教育艺术中自由与强制的悖论,并最终指向天意教育中所蕴含的人的教育的终极旨归.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互融互生品质,就表明康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马恩全集》第一卷,588页)按本人理解:康德哲学的革命作用在于,不仅使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而且使哲学由对认识客体的关心转向对认识主体的重视;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辩证法(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的发展。直观与对象——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辩证建立康德认为,旧哲学由于陷入迷误而收效甚微,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认识对象的错误理解上,他们把对象确定为超经验的、人的认识能力无法把握的“物自体”,这样一开始就将认  相似文献   

19.
伊曼努尔·康德活动于十八世纪。当时德国正处于封建统治时期,政治上是国王的王权专制,思想上是教会的宗教专制,然而,整个欧洲大地已经燃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烈火,时代呼唤着一代巨人,巨人走向历史的前沿。康德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反对愚味,主张科学;反对专制,主张自由;反对宗教,崇尚真理。理性的召唤,使他挺身而出,无所畏惧,甚至公开责备宗教教义。专制的淫威,议会的警告,使他被迫做出不得再谈论教义的保证,在理性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翻开人类理性的画卷,如果说康德开辟了哲学的一个新时代,那么可以说他的时空观和范畴论更是独辟蹊径。这里分别将康德的时空观和范畴论中的核心部分,即先天感性形式和先天知性范畴如何由主观性转化为客观性的理论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华中大学已故校长韦卓民 ( 1 888- 1 976)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学人。他在中外哲学史、逻辑、教育和宗教神学等领域中均有很深的造诣与丰硕的建树。他留下近百部 (篇 )达七八百万字的中英文遗著中 ,关于康德哲学的占二分之一左右。60年代初韦先生给我们中青年教师讲授康德、黑格尔哲学时 ,我作过他的学生 ;90年代初又参与“韦卓民遗著整理小组”的工作。因此 ,谨就个人所知 ,对他研究康德哲学的建树介绍一些情况。一韦卓民对康德哲学的研究 ,我初步体会有如下几个突出的成就和特点 :第一 ,西方哲学史上 ,韦先生着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